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变异的新冠病毒更有侵略性?原论文作者进行了补充性声明!

2020-03-12 10:11:5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这项研究对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目前为止最大规模)进化了分析,发现病毒株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103个病毒株中,有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之一)。从占比上来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其中,S亚型是更老的版本,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传染力。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靖芳)“新冠病毒已发生变异,侵略性更强?”3月11日,论文通讯作者陆剑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崔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用词有误导性,将更正”,并且“我们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持关于SARS-CoV-2毒力或致病性的任何流行病学结论”。

补充性声明如下:在我们最近发表的文章(https://doi.org/10.1093/nsr/nwaa036)中,分析结果显示,103 个 SARS-CoV-2 病毒基因组存在两种不同的谱系;分别称之为“L”和“S”谱系。我们用来定义L和S谱系的氨基酸位点位于 ORF8(开放阅读框 8)基因,这个基因还没有发现具有任何已知的重要功能。基于“ L”谱系的频率高于谱系S的发现,我们将L谱系描述为“aggressive”(具有侵略性)。我们现在认识到,在本研究阐述的内容中,“侵略性”一词会具有误导性,应该用更精确的术语“更高的频率”代替。简而言之,尽管我们已经发现这两个谱系自然并存,但我们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持关于SARS-CoV-2毒力或致病性的任何流行病学结论。因此,我们将在本文的印刷版本中进行更正,以避免产生误导。

\

3月3日,北京大学陆剑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2014年创刊,一年后就被SCI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我国第一份英文版自然科学综述性学术期刊,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13.222,跃居全球69种SCI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第3位)上合作发表了研究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

这项研究对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目前为止最大规模)进化了分析,发现病毒株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103个病毒株中,有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之一)。从占比上来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其中,S亚型是更老的版本,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传染力。

论文研究一出,不少人变有了疑问:“这个病毒变异后,是否致病力更强?”“变异后,是否影响疫苗的研发?”……

对此,3月7日,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水华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RNA病毒(新冠病毒就属于RNA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变异是一种常见现象。目前为止,这种变异并不是很大。一般而言病毒变异有可能会出现两种趋势:第一种是病毒致病力越来越强,对于病毒而言要么与宿主一同毁灭,要么人们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去控制传播,病毒会也在人群传播层面被消灭掉;第二种情况是变异导致病毒的致病性越来越弱,甚至出现无症状感人者,那么病毒的传播就有可能更为广泛。对于病毒的变异,无需过度恐慌。普通人还是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