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仝小林院士:除夕夜在武汉阴雨中体验寒湿

2020-03-06 09:42:38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仝小林认为,切断疫情源头,社区是第一道关口。以中医定性,通治方治病的武昌模式也因此而来。

(健康时报武汉前方记者 赵安平 张赫/采访)除夕夜,受命抵达武汉。

在发热门诊,仝小林院士看到“震撼”一幕:成百上千的病人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排长队就诊。他们从哪里来?答案是社区。

\

仝小林认为,切断疫情源头,社区是第一道关口。以中医定性,通治方治病的武昌模式也因此而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在武汉诊治患者

判定新冠属于“寒湿疫”

1月24日,除夕夜,仝小林院士被任命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的共同组长于夜晚抵达武汉。同时抵达武汉的还有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等中医专家组成员。

连续十几天的阴雨,武汉的夜晚又湿又冷,寒气逼人。抵达驻地后,伴着淅沥小雨,仝小林院士带着同行的年轻医生李修洋在无人的院子里边讨论边散步了一小时。“中医讲的是天人合一,天气的变化,特别是异常气候的变化,对于疾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我们想体验这种寒湿,到底到一个什么程度?”

\

当天晚上,仝小林打开了住处的窗户并关掉了空调,他想体验武汉民众在没有空调取暖的情况下,甚至这种情况下发病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从而对湿寒有了更加切身的认识。

1月25日,仝小林与其他中医专家组成员去往武汉金银潭医院,调研新冠肺炎的相关情况及患者症状。这次查看的患者都属于住院病人,已经发病有一段时间了。中医专家们深入病区察看病症,从患者整个的主诉,发病初期症状,发病时长,刻下症状等方面入手,然后诊断舌象脉象,对疾病有了初步的判定。“一些重症的病人,舌质非常的胖大,齿痕明显,舌苔非常的白厚腐腻,寒湿之相特别严重。”

之后,专家组又去发热门诊继续了解病人情况。在发热门诊,仝小林院士看到成百上千的病人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排长队就诊。

通过走访定点医院、重症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出院后隔离期方舱,全流程了解、诊治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发病性质后,仝小林发现,这些病人发病初期大多舌苔白厚腐腻、困乏无力,结合当地湿冷气候,他认为新冠肺炎应属“寒湿疫”。

“中医是察色按脉、首辨阴阳,考虑到武汉特重寒湿的环境、病人的病症,我们提出此病整体是偏于寒湿,是一个伤阳的主线。”仝小林解释道,寒湿裹挟着戾气侵入到人体,特别侵入人体的肺和脾,所以很多病人有肺部的症状,包括一些发热、咳嗽,甚至咳痰,特别是全身的酸痛等。病人也有很多脾胃的症状,包括寒湿困脾的这种乏力特别明显,食欲特别不好,有的病人一星期都不想吃东西,还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疾病的病位应该主要是在肺和脾。

疫病防治,分秒必争。

查完病房,几乎没怎么休息,仝小林院士连夜开始着手准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的修订和调整。

三版中医诊疗方案出台

随着对疫情的不断深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不断修订,中医方案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三版。

仝小林介绍,第1版中医方案是专家组在充分听取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专家组的治疗经验后形成的,对于后续方案的修订起到了非常好的奠基作用。

随着对疾病了解的更加深入,第2版则充分听取了如王永炎院士、薛伯寿等国医大师的建议,又结合了整个湖北武汉的经验才最终形成。相较于第1版,第2版则更加实用,表达更直接,连药方、处方的剂量写得都很清楚,反响较好。

到第3版时,全国各地例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总结了非常好的经验。“同一个病毒到了不同的环境之下可能有所变异,特别是当地的气候、物候都不同。所以我们把24个省级单位的治疗方案都汇总,然后将周仲英、熊继柏等几位国医大师的方案都进行了充分的参考,最后在国家中药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由我牵头,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研究,还有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第三版方案。”仝小林补充说,随着全国治疗情况的发展,方案不断更新,也会逐渐完善。

尽管在抗疫一线与疾病战斗,仝小林说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背后还有庞大的全国中医资源以及中医团队在默默支持。“三版的时候,广安门医院在王笑频书记主持下,一直有几十位的专家教授在讨论,并持续做文献支持工作。”

中医抗疫的武昌模式

仝小林调研发现,病人数量比较大,医护人员有限,很多医院发热门诊每天发展到四五百人,有些大医院甚至达到了一两千人。如果不把防疫关口前移,把重心下沉到社区,让中医药尽早干预的话,整个武汉的防控压力都非常大。

仝小林在与当地专家充分讨论后拟定出可宣肺透邪、避秽化浊、健脾除湿、解毒通络的通治方——“武汉抗疫方”(武汉1号方),并于2月3日率先在武昌区大范围免费发放。

在仝小林看来,“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是中医理想的用药模式。但面对社区大量患者,靠中医医生一个个把脉开方是无法实现的。“特殊时期,应先让每一个病人都吃上中药,阻断疾病继续发展。”

这道通治方包含生麻黄、生石膏、杏仁、羌活等20味中药。根据主症的不同,专家组拟定分别针对发热、咳喘、纳差、气短乏力等症状的4个加减方,在主方的基础上合并使用。

“这样一来,即使不是中医大夫,社区医生经过简单培训即可熟练应用。”仝小林说。

之所以选择武昌地区来进行模式探索,首要原因是武昌是重灾区。“一月初武昌疫情在全市排名大概还是第三第四,结果后来跃升到第一位,地方发病率最高,所以我们跟武昌区政府,还有湖北省中医院共同来推1号方。”

“武昌模式的基础就是武昌区政府有一个信息网络平台,区政府与湖北省中医院李晓东院长团队经过多年的合作,区内一百二十万人口,有四五十万人在这个平台上。这给1号方的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武昌模式的推广,在提醒我们,面对新突发的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时,利用社区的中医药的防控进行及早布控,能更好的抓住主动权。” 据仝小林介绍,目前他和团队正在着手对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帮助患者加快肺功能损伤后的修复。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