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新冠肺炎特别直播系列“战疫——医药论政大咖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社会治理体系如何应对挑战

2020-03-05 11:50:4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推出《人民名医》特别策划系列直播“战疫-医药论政大咖谈”。

武汉疫情暴发,全国驰援,国际关注;各省市迎疫情大考,输入性风险如何应对;相持阶段,如何兼顾疫情和复工。疫情是试金石,关键时刻,医务人员、医药科技、社会治理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们又该如何评价?相关政策如何改进?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推出《人民名医》特别策划系列直播“战疫-医药论政大咖谈”,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研判分析,从政策层面解答抗击疫情的挑战与应对。

\
本期嘉宾:王虎峰,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虎峰教授在直播中提出的几个重要观点和建议,值得各方高度重视:

——湖北武汉的防控工作,下一阶段是:第一“深清理”、第二“快筛查”、第三“慢开放”。

——一些省市首创性的工作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防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工复产阶段,用人单位做好精准防控:第一是单位需重点排查关键人员。要对这些岗位工作人员格外关心,做好防护。第二是重点排查关键区域。需要特别注意会议室、茶歇室、卫生间、打卡签到处等人员频繁接触的地方。关键区域、关键人员加大保护排查防控力度。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社会治理体系如何应对挑战?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疫情发生该如何预警与应对?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它们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王虎峰:疫情发生该怎么应对,需要首先搞清楚国家现行法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规定是什么,先简单跟大家梳理一下。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有预警和信息披露的明文规定。不得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信息披露之后就应有应急组织和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发布并实施,它遵循的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这个应急条例首先是制定预案,即需要平时准备好的。其次是监测预警,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及时报告。最后是信息发布,保证公开透明,不得瞒报谎报。还有就是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并且有功的是应该予以奖励,只要有隐患就应引起重视上报。2007年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里面提到了一个重要原则,即首先是预防与应急准备,然后是监测与预警,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再进行应急处理。

2003年11月7日,原卫生部专门发了一条通知,“一级响应和二级响应的权限授权在省政府,三级响应授权在地市一级和省的直管县,四级响应在县一级。”从全国陆续提升警戒级别,大部分省份启动一级响应,再到最近陆续降低响应级别,都是根据各省的情况自主来确定的。根据以上,就能理解响应授权、应急准备的权限和义务在哪里。

目前湖北、武汉的防控工作出现积极变化,但形势仍严峻复杂,您认为下一步武汉应对的重点是什么?

王虎峰:建议要把三方面工作做好,第一“深清理”、第二“快筛查”、第三“慢开放”。为什么是深清理呢?目前武汉建了很多方舱医院,对疑似病例进行了排查,对于相关密切接触人员,要更加深入的排查。离汉通道关闭属于交通管制,现在才进入到人员管理阶段,能不能管住,关键是提供及时的、到位的基本服务,封城+管人+基本服务,三位一体才奏效。

第二是快筛查。目前全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在减少,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发烧病人就做核酸检测,不要等到有临床症状了再做。为什么?因为有无症状感染者。例如,陕西省内返回西安的企业员工核酸检测正常后即可上班,这是非常认真、严肃负责任的做法。

第三是慢开放。湖北省武汉市不要轻易打开通道,轻易打开通道可能带来反弹,这是当前防疫的大忌。

在全国各地实施的防控策略中,您认为有哪些地方经验可以借鉴和分享?

王虎峰:在春节前,我们就通过各种数据推算出,武汉市外流人员达到了530万,这个数据对全国来说就是一个大考,因为这么多人从武汉出来,散在全国各个角落了。这时候我们跟踪观察,每天分析和研究,各个省市是怎么防控的,能不能经得住输入性传播的大考。最终我们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很多地方做得都不错。这里跟给大家分享一些地方的防控策略和经验。

第一个是海南。海南作为旅游大省,春节期间外来流动人口非常多,海南省政府从1月25日(初一)中午12:00开始,就要求所有上岛人员要进行医学隔离14天,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做得比较早、比较彻底、比较果断的。因此,海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大部分都是输入性病例,这样就防止了岛内扩散。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海南是最早实行集中隔离的。

第二个是山西省。省委省政府1月28日就提出了“两个零”的要求:零死亡和医务人员零感染,并且强调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山西是最早在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新冠肺炎的,现在控制得也很好。

第三个是上海市。在春节将过、决定要不要复工的关键时期,上海市第一个提出企业不早于2月9号复工。而春节假期之后这一周是整个疫情防控的“关键周”,也是把疫情压下去的最关键时期。上海带头,之后24个省市陆续推迟了复工时间,对全国的疫情防控起了很大作用。

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也不错。譬如北京市前期做的很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个部门科学分工、通力合作,非常及时的进行信息披露;四川是最早在国内提出分区分类管理的,将省内不同的地方按高发、低风险的分区来精准施策;江苏是最早对交通进行严格管制的省份,同时,发动30万基层网格员参与疫情防控,彻底排查;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健康码全覆盖,通过数字赋能加强疫情防控,最早从杭州余杭区开始,一人一码,然后在全省推广,现在全国100多个城市都在做,实际上就是精准到人。

还有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地卫健委用6种外语发布每天的疫情信息。现在强调信息公开透明,新冠肺炎已是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很多国际人士关注。当地卫健委用六种外语发布疫情信息,个人觉得这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以上这些地方可能存在不足的地方,但这些首创性的工作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防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进入复工复产关键阶段,将面临哪些考验?如何精准做好防控?

王虎峰:第一步要把疫情继续控制下去,第二步是进一步复工复产,分享几个例子:第一个是2月2日苏州市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度难关10条政策》,虽然是苏州市地方出台的,但社会各界普遍叫好,为什么?因为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非常困难。这个时候出台政策相当于给企业吃了“定心丸”,对后期恢复工作非常有利。

复工阶段不同于之前的“防人”,转换成“抢人”,需要让工人“早到”,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省份就做的很好,政府出面包车解决中小企业的工人返岗问题,从家里接你去上班,同时做好防护措施,这就反映了各地政府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措施。企业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自己也要做到“守土有责”,很多负责任的企业建自己的健康岛、健康检查员、上下班给职工做安全检查等等。

复工复产阶段如何精准做好防控?有几点建议:第一是单位需重点排查关键人员。频繁接触的位置和人员是最大风险点,譬如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保洁员、前台人员、综合办公室收发文件人员等,别看他们的岗位“不起眼”,但活动范围大,每天来回走动,要对这些岗位工作人员格外关心,做好防护。

第二是重点排查关键区域。需要特别注意会议室、茶歇室、卫生间、打卡签到处等人员频繁接触的地方,建议用人单位按照这个思路排查。关键区域、关键人加大保护排查防控力度。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社会治理和社会防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虎峰:过去传染病防控策略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但这次遇到了难题:第一控制传染源,武汉已经离开了530万人,控制难度相当大;第二切断传播途径,因为对这一新型病毒流行病学规律认识还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播途径不明确;第三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是所有人易感,没有疫苗。

这种情况下就体现出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社会科学治理在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在疫情防控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提示我们要重新认识和重视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科学。

广大医务人员是驱逐疠疫的中坚力量,他们任务重、压力大、风险高,冒险奋战一线。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如何重新认识医护人员的价值?

王虎峰:医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现在来看,不仅是救死扶伤,还是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这次疫情带来的社会冲击很大,它不仅是一个卫生领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过去战争年代医务人员是辅助作用,搞战地救护;这次医护人员冲在最前面,白衣战士成了主力军,所以我们要真正从社会发展、国际形势变化等,重新认识医务人员的价值。

国家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您怎么看待中医中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王虎峰:西医西药有其优势,中医的治疗逻辑和西医不同,中医通过辩证治疗,在救治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这次疫情,要重新认识中医这种国宝、国粹,继续发扬光大,也是此次总结出来的非常好的经验。

通过这次疫情,未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王虎峰: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公共卫生涉及到整个国家,未来我们的国家安全体系不光有穿军装的还要有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需要重新认识医护人员的定位。

第二需要加强投入,要增加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与责任和任务相匹配。

第三就是要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在没有到位和有漏洞的地方,都需要高度重视;还有快速反应机制未来要怎么建立?怎么科学论证病毒的来源?如何判断疫情的拐点和终点?我国的疫情防控技术和经验未来如何科学的分享和传播?这些问题都需要继续探索。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