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新冠重症存活率不足五成,专家:救治重症患者都是“守”出来的

2020-03-04 10:41:3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危重症治疗有多难?3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疫情报告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率超过50%。而刚开始,“来一个死一个”的结果让驻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圣青教授几近崩溃。李教授是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经历过SRAS,她说,与新冠肺炎的惨烈程度相比,SARS算小巫见大巫。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比SARS还大。

( 孙欢 武汉同济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周宁)“都说给重症患者上呼吸机难、撤呼吸机难,其实最难的是这一过程中的守护。”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3月3日24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27433例,其中重症病例6416例。

危重症治疗有多难?3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疫情报告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率超过50%。而刚开始,“来一个死一个”的结果让驻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圣青教授几近崩溃。李教授是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经历过SRAS,她说,与新冠肺炎的惨烈程度相比,SARS算小巫见大巫。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比SARS还大。

《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24日刊登的一项涉及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52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病情进展到危重症后,死亡率高达61.5%,患者从入住ICU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7天。

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成了医生们的心头刺。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立了护心小分队、护肾小分队、护肝、护脑、插管小分队,并称同济光谷“尖刀连”。从2月11日开始,每天下午三点,光谷院区的报告厅都会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会,17支队伍派出代表参加。

\

ECMO撤机拔管。医院供图

ICU病房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医疗团队的救治能力、护理水平和院感防控均面临着极大挑战。就拿最近拔管的老王(化名)来说,ECMO从置管到拔管的10天时间,老王由同济医院的护心和护理团队7人专班守护,4小时轮班,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和观察转数,还要看氧气瓶够不够,以及负责卧床病人下肢的康复锻炼。

机器使用不难,但是机器要接氧,以前是直接接中央供氧即可,现在全院都在用氧,氧压不稳定,ECMO就会不停报警。只能使用移动的氧气瓶,手动调整到一个合适氧压使用值,保证患者供氧,机器才能够正常运转。

在平日的医疗中,ECMO并不是常规治疗手段,很多其它专科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之前可能都没有使用过。一个不注意,比如管道弯折或者渗漏,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可能都是致命一击。

而且,老王不仅上了呼吸机,还同时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什么是有经验的护士,就是不仅会用这些先进的设备,还要把它们用好。”光谷院区血液透析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除了监测设备上的数据,当患者某些指标出现异常时,护士还要第一时间调整仪器的参数,并及时和医生沟通。”

像老王这样的危重症患者,其病情一丝一毫的进展,从某意义上来说是护士们一分一秒守出来的。患者做一次连续血液净化的时间是8至10,需要护两位护士轮班一直守在旁边,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每小时需要检测的数据达数十种之多。

机器一报警,大家都会很紧张。这个“守”的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如果救不活,我们都会很受打击。

纪录片《中国医生》里有个医生说: 救不活一位患者的悲伤是救治了多少患者的快乐都抵消不了的。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发现的病毒,其致病的机理并不清楚,所以更多的时候都还是对症的治疗。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内分泌等方面的基础性疾病,所以在救治时,不能头病医头,脚病医脚。另外,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多系统器官功能的支持,重症感染的控制,营养的支持,呼吸循环及其肾脏功能的支持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来自上海、青岛、杭州等地的17支援鄂国家医疗队负责着16个病区及1个ICU,在光谷院区,我们就是一只混编的队伍,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所有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抢救任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说,“患者病情重,随时突发重症转危重症,ICU床位有限,没有指望和退路,必须要让所有的队伍充分发挥自己团队力量,同时,同济特战尖刀连也迅速出击,共同解决困难。”

(运营:李宁)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