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尹薇)一场新冠病毒的疫情来势汹汹,很多人响应号召“闷在家”。天气晴和,春暖花开,健康时报记者整理发现,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云南丽江、安徽黄山风景区、东北长白山、江西景德镇……全国多地室外风景区陆续有序开放。
在疫情没有完全结束之前就开放风景区,外出踏青安全吗?
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将传播途径由“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前增加“密切”二字。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这意味着,即便存在气溶胶传播,也限定在封闭环境和高浓度,因此对于相对封闭的区域,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而记者注意到,目前开放的风景区都为开放的室外风景区。
其实,2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落座后即取下口罩。钟南山院士多次提到,非疫区很多室外空旷场景不需要佩戴口罩。这被写入了《广东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既然符合条件连口罩都不需要的话,是否也意味着,这些地方只要不聚集,是完全可以安全出入?
记者注意到,在江苏、浙江等风景区,都提到了“精准”“逐步”“有序”打开,这意味着提前做了一定的防护措施。
2月21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精准做好室外旅游场所逐步有序对居民开放工作的通知》,从严格开放条件和范围、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强化旅游场所内部管理、严格履行开放审批程序、切实加强监督指导等六个方面,对室外旅游场所逐步有序开放提出具体要求。
图片来自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而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月21日通报,旅游景区首批开放范围为开放式景区或景区开放式区域的室外区域。景区将合理控制人流密度,人员进入必须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测量。
而浙江省也相当硬核——编制发布《新冠肺炎防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60条》。《指南》分综合管理、游览组织、公共卫生、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五大板块,不仅要求“一景一策、一景一案”,从消毒标准到游客之间间隔都有了极其细化的要求。
此外,健康时报记者整理发现,目前多地开放主要面向当地。开放场所主要为室外空旷的风景区,而室内场所如博物馆等场所仍然不在开放清单内。如四川规定,景区室内活动场所从严控制开放(博物馆、展馆、剧院和影院等封闭场所应暂时关闭)。
而戴口罩、门口测体温是入场的标配。云南、浙江等地上线“健康云”等智能程序上线,可以通过健康码识别游客健康情况,做到精准开放。此外,浙江特别对景区的一日两次消毒做了强制性规范。
而人流量和人与人的间距也成了硬标准。如《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抗击新冠病毒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规定,景区讲解员讲解与游客保持1.5米以上距离,精准控制室内活动场所游客数量,确保游客游览期间间距能达到1.5米以上。游客可以通过实时查询公众号、网站等了解旅游风景区动态。
由此可见,踏青已经陆续开放,效果如何拭目以待。但湖北保卫战仍在继续,各地也没有完全清零的前提下,希望公众仍然保持警惕。毕竟,疫情还没有完全远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