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度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 > 高端访谈 > 正文

健康传播篇:科普是场政企研医的融合

2017-12-29 19:19:5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在健康传播主题论坛环节,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腾讯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中心负责人张猛和麦肯锡全球副董事长合伙人陈波分享了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高效科普传播。

(健康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兰君)新格局,新业态,新征程。12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人民网、健康时报社、人保健康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健康中国(2017年度)论坛在北京举行。

在健康传播主题论坛环节,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腾讯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中心负责人张猛和麦肯锡全球副董事长合伙人陈波分享了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高效科普传播。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

欢迎更多人投入健康传播

EE7AADE16571D45B757238526A856CDE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

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传播是重要的推动力。

当前,健康传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明显存在,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特别是在互联网上,有不少不真实、不准确、甚至是有害的信息在传播,迫切需要通过我们加大健康传播力度,把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传递到公众心里,把健康知识传递到公众身边。

一是鼓励健康传播,从政策上、从具体措施上,让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有更多开展优质高效健康传播的动力。二是规范健康传播,健康科普信息,从生产、传播,再到使用,都要合乎规范。三是精准传播,要紧密地对接群众的健康需求,做好分众精准传播,让公众乐于接受,有所收获。

我们欢迎大家都投入到健康传播中来。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

专家不该是变相的产品代言人

DDBA8CBCE6E6E994BEEA17B641EF3EA2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

最早的健康教育理念是患者教育,现在已经把概念拓展到了健康教育领域,去面对大众。

随后,教育的环境也变得复杂多了。虚假的医疗信息误导百姓,变相的广告,还有“学术科普人”的跨界代言,他本身并不是这个专业,但却给厂家、产品做了变相代言人,把一些厂家不方便说的话由专家来代言。

还有一部分由所谓的媒体掌控,代学术专家进行发言。医学的健康教育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这种误导的结果直接会影响到百姓健康。

医学科普有三大核心要素,第一是影响力,关注点在哪儿,辐射面大概有多大,有多少人来阅读或者接受你的宣传;第二就是权威性,所谓权威性,就是真与假的问题,可信度的问题;第三是公益性,我们始终认为健康教育应该是为百姓服务,是非商业目的的。

因此,大众关心什么,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大家,如果让他天天吃鲍鱼,百姓吃不起,这就不是科普,不是健康宣教。

真正的科普,该是所有人听得明白用得了的。

腾讯副总裁、医疗咨询中心负责人张猛:

医学科普不是八卦新闻

\
腾讯副总裁、医疗咨询中心负责人张猛

去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刚刚达到及格线,而美国已经达到了84%。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时尚潮流、八卦新闻、奢侈品牌上,我们并不逊色,但在自身健康知识上,确实有很大的管理空间。

比如,包括现在老百姓就医的医患关系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双方沟通理解的信息不对称。老百姓的医疗知识水平跟医生是非对称的状态,包括很多的社会谣言的大肆传播。

此前,我们做过一些调研,发现每天在网络线上需求健康信息的人数达到6千万,但只有不到40%的大众对结果满意,这是一个高频的需求,但是真正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还远远不够。

医学的科普,不是八卦新闻,不是娱乐新闻,不是明星动态,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所以科普信息的公正、客观、严谨、科学和与时俱进,医疗领域发展非常快,某种程度上跟互联网很相关,医疗技术大到基因、生物研发,治疗手段都是与时俱进,所以希望科普能够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腾讯怎么来保证这些医疗科普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公正性?

主要融合两个方面,首先是能够真正的立足于国际,把海外真正优质的版权内容引进到中国。很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远远走在我国前面。他们非常重视医生对患者的科普教育,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内容都是专业医生撰写的。

但是,同时他的语言风格又非常亲民,把一个专业的知识变成一个老百姓都能够明白的角度和方式来讲述,老百姓看了没有障碍。这方面我们可以给中国老百姓做一点真正的优质内容引进。另外,引进一些国外已经做得好的方式和内容源,来满足我国未来科普的需要。

但是,这些内容并不是说拿来就可以用,特别是医疗,跟本地化结合非常深,每个国家的医疗政策,医疗的法规,医疗的国情都不一样。所以也希望,能够跟广大的医疗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学科的带头人有很好的合作,帮助我们把这些优质的内容落地。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长陈波:

好的科普可以为医学做贡献

我国每10万个人里面,大概有超过100个人会死于中风,中国成年人里25%的有高血压,有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只有10%的人控制自己的高血压,所以对于中风和高血压的科普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十年以前中风死亡率也是前三位的,现在已经是第五位,过去并没有针对中风的特效药出来,那么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WechatIMG1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长陈波

美国所有多族群里,中风和高血压发生率最高的是黑人人群,对他们的教育怎么做呢?

黑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黑人男性社区最重要的据点是黑人理发店,他们在理发店里会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健康的问题。美国很多跟中风,跟高血压有关的教育,全部都是针对黑人理发店开展的,效果也很好。医学的科普对于中风这样的重大疾病,治疗效果会有显著的意义。

此外,医学科普对于医学创新也有影响。医疗创新很关键的一环是临床实验,大家关注创新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创新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的正面引导,但是很少注意到医学上的创新也是有风险的。整个社会要进行医学上的创新,需要进行临床实验,需要在人体上进行很多第一次的尝试,这本身带有风险。如果公众对于这样的尝试,对于风险没有理性、科学的认识,如果是非常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很难真正有勇气和条件去开展创新性临床研究。因此,一个好的医学科普,可以为医学创新创造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科普这件事情,对于重大疾病的防治,对于医学水平的创新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科普不是由单一的医生完成的,包括政府的推动,包括医生的贡献,也包括专业媒体的参与,包括民众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改善。

(责任编辑: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