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医师、高医师,姓周的那个病人又来复查了!”
“哪个姓周的病人?”
“你忘了,就是那个在诊室里骂你,后来夜间突发心肌梗死,你来抢救的。”
“是他啊,他还好吧,让他进来吧!”
一年前的往事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那是一天下午,临近下班时候,诊室外冷冷清清,蓝色显示屏静静地亮着,排队系统显示已没有患者了。我坐在诊桌前,正收拾诊桌上的诊疗用具准备下班。这时,一位70岁左右的男子推着轮椅,急匆匆走到诊室门口,轮椅上坐着和他年龄相仿的老太太。他把轮椅停在诊室外,匆匆走进来,客气地对我说:“医生,是不是要下班了?对不起啊!老太婆的腿摔伤了,今天来换药,人多拖晚了。看你这没病人了,顺便就想问一下。”“什么事?你说。”我答道。
简单的客套后,老年男子说,一周前,自己突然觉得心口疼痛,浑身直冒冷汗,全身没力气、头昏眼花、呼吸困难、不能活动;躺下休息半个多小时后,感觉好点;之后休息一天就没事了,几天前还和儿子一块去泰山玩了两天。结果老伴在家摔伤了腿,今天是陪老伴来医院换药的,想起这事,就顺便到心内科来咨询一下。
听了他的讲述,结合年龄和症状,我初步判断他一周前是突发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当时的情况已相当凶险,拖到现在没出状况已是万幸,必须尽快住院治疗,否则一旦再次发病,后果很难想象。我当即要他住院系统治疗。但他告诉我说,要照顾刚摔伤的老伴,没时间也不能住院,能不能先开点药吃,维持几天。
我说:“不行,根据你说的症状,结合你的年龄,我判断……”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病人突然脸色一沉、两眼圆睁、两手拍着桌子,指着我大骂道:“你、你这是什么医生?我老太婆腿刚摔伤,需要人照顾,我这次就想来咨询一下我的情况,你就要我住院。你看我能住院、我有时间住院吗?你还有医德吗?你就听我说了两句,检查也没做,就吓唬我,还要我住院,是想骗钱吧?”我一下子怔住了。
门外的老太太在轮椅上伸长了头,冲我吼道:“怎么搞的?你怎么我家老头子了,惹他发那么大火!”病人反反复复嚷嚷着上面几句话,直到分诊部的护士长把他带到别的诊室,安排其他医生诊疗。他走出诊室还回过头来,冲我声嘶力竭地喊到:“下次别让我再见到你,见你一次我骂你一次。”
我全无了心情,默默关上诊室的门,呆坐在椅子上……因病人不愿意住院,同事安排他检查了心电图,给予抗血小板的药物观察治疗,病人在病历签了“拒绝住院”字样。
几天后,大概深夜12点左右,我正在家里休息,急诊室电话通知我,有个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情况十分危险,需做急诊手术。我急忙赶到医院,经过急诊门口时,看见一个老太太,一手柱着拐杖,一手拿着手机在打电话:“儿子,你爸心肌梗死了,快不行了,在医院抢救,你们赶快过来,快!快!”
我走进手术室,戴好口罩、帽子,和接诊医生交流了一下病情,走到手术台前再次查看病人的情况,发现躺在手术台上的正是几天前在诊室里大骂的那个老年男子,此时他已进入半昏迷状态。“下次别让我再见到你,见你一次骂一次!”病人的话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我心里“咯噔”一下。做医生这么多年,我知道对于一些难缠的病人,要分外小心,能不招惹就不招惹,像这种之前有过节的病人,更要当心。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特别对心肌梗死病人,早一秒抢救,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
我来不及多想,也来不及选择,更没有选择,因为现在更换其他医生已经来不及了。我沉住气,和助手有条不紊地按手术流程操作:消毒、铺巾、麻醉、穿刺、进导管……造影显示病人是心脏最主要的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堵塞,随时有死亡的可能,只有做手术把这段堵塞打通,病人才有生还的希望。很快,堵塞的血管打通了,病人慢慢恢复了意识,喃喃地说:“谢谢,谢谢医生,谢谢你救了我!”
一年以后,病人来医院复查,恰好又是我接诊。“高医生,又遇到你,那次对不起啊!当时我也是家里事情太多上火,实在对不住啊!”我微微一笑,认真给他做了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复查血管畅通良好。
我带着调侃的口吻对他说:“老爷子,回家好好调养,不要抽烟喝酒,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哟!记住:下次别让我在急诊手术台上见到你。”
据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网站,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史益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