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22日> 总第1515期 > 12 > 新闻内容
小朋友怎么学会撒谎的
健康时报记者 任嘉霖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2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任嘉霖“撒谎”似乎是孩子变坏的表现,当家长发现孩子撒谎后会变得焦虑,
担心他们由此变坏,甚至养成凡事说谎的恶习。
然而,来自多伦多大学的李康教授在浙江大学
做的题为“儿童说谎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学术报告中
展现了他和团队研究了20年的发现:
会撒谎其实是种能力,是孩子心智成熟的表现。
撒谎时间:
两岁开始
李康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世界各地与小孩子们做了很多的游戏后发现,小朋友两岁的时候就开始说谎了。不到两岁的孩子只有30%说谎,70%还是坦白说真话;3岁的时候50%说谎,50%说真话;到了4岁的时候,80%以上说谎。从此以后大部分的孩子会说谎。
他们跟孩子玩的游戏之一是猜数字,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扑克牌并让他们在不看牌的情况下猜手中牌的数字,如果猜对了有非常诱人的奖励。玩的过程中,李康教授找借口离开房间,摄影机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在无人监管下的表现。
90%以上的小朋友,在5秒钟之内就偷看了牌。而当李康教授回来询问他们有没有偷看牌时,答案是惊人的一致:“没有”。
所以,孩子说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撒谎要素:
情商和自我控制
既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说谎,那身体发育早的女生是不是比男生说谎更早呢?性格外向的孩子是不是比性格内向的孩子说谎更早呢?
李康教授和他的团队的研究表明,性别、性格甚至是家庭环境和道德观念都不会对孩子说谎产生影响。
    他们发现,有两个因素会对孩子说谎产生影响,那就是情商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为说谎的前提是要知道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说让人相信的谎,所以这时孩子情商就很重要。而要把谎说得好,肯定要具备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脸部表情、姿态控制和语言内容等等。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祝卓宏解释,“说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心理功能。孩子学会说谎从某种程度说是应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能力。就是  成年人,每天也会因为各种理由撒谎,比如工作忙等等。
不过,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艾霞提醒,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发现孩子频繁地刻意撒谎,家长应该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
撒谎应对:
用沟通代替指责 
祝教授指出,孩子撒谎是分故意和无意的。孩子在6、7岁前是无法完全分辨出现实和虚构的,他们很容易“说谎”,但这种“说谎”是完全无意识的,家长不必担心。
孩子上学后心理发育渐渐成熟,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还撒谎,就是有目的地撒谎,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但是家长一定不要动怒,要真诚地与孩子沟通,一味地指责只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奖励式的积极强化法能有效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两三岁
让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三岁的咘咘在院子里推倒了小朋友却说是外星人做的;把水洒在地板上却不承认是自己干的,还两手小腰一叉理直气壮的对妈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雪:这一时期,相比用语言说出谎话,孩子更多的是用模仿游戏来表现的。例如拿着玩具食物却假装很好吃,趴在地上假装哭泣等,没什么目的性,家长可以一笑而过,偶尔还可以陪他们一起天马行空。
幼儿期
引导孩子分清想象和现实:五岁的呆呆尿床后,要么不吱声,要么就告诉爸爸水洒了或出了很多汗。
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艾霞: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能完全区分现实和幻想,这时孩子撒谎大多是因为害怕受挫折,家长需要适时引导,给予更多理解,比如说“你的故事编得很好,但它不是真的哦。” “尿湿了没关系,爸爸以前也会尿床,下次要告诉爸爸,因为湿哒哒会感冒”。注意在处理孩子做错事时,家长的表达方式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很容易给孩子心理造成创伤。
学龄期
把握纠正关键期:小学二年级的苗苗,常常在考试成绩不好时冒充妈妈签名。其实,苗苗的说谎是并不是刻意的,而是迫于压力。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祝卓宏:上了小学的孩子如果频繁说谎,多数谎言就是有意识有目的了,父母要把握好这个纠正说谎的关键期,好好引导。不过一些孩子说谎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害怕挨批评。比如有的孩子一参加舞蹈兴趣班就喊头疼,家长这时就需要审视一下是不是孩子对跳舞没有兴趣,或是自己要求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如果一味的高要求,很易适得其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