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妈,今年76岁,早年丧偶,独自拉扯一双儿女长大成人。前些年,儿女海外留学,留下她独自生活。所以,健康成了张大妈生活的重心。
这几年,张大妈最直观的变化是成了各种保健品宣读会的常客,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几乎花费了张大妈每月大部分工资。这还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张大妈在这个过程中日益焦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愈发担惊受怕。当她来找我时,第一句话就问:“我都补了这么多东西,还要补点什么呢?”
还要补什么?其实,张大妈还必须进补的是“健康素养”,也就是关于健康的基本科学知识和处理健康问题的基本能力。
健康素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该技能决定了个体的获取、理解及运用健康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动机和能力。”
美国医学研究进一步说,“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在做出适当的健康决策中,能够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对老人来说,在健康素养方面,需了解并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
第一,对自己或家人身体不适的辨别。当身体出现不适(不舒服)时,能大致判断“它是什么?”是疾病?还是衰老?
第二,对基本健康知识的了解。面对各种健康宣传,能大致判断“它是否有道理?”是科学?还是胡言?
第三,对健康信息来源的识别。面对以各种名目出现的健康信息,能大致判断“是否可靠?”是正规机构,还是打着科学幌子的骗子公司?
第四,对产品疗效宣传的敏感。当某种产品(保健品)宣传时说到其疗效时,能大致判断“它是否真实?”是实事求是还是夸大其辞?
具备了这些健康素养,老年人在保健问题上就不会再盲目和轻信,不再紧张和焦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