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给我讲过一段她早年做心理咨询的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苦恼自家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家长说什么话孩子都不听,于是就带着他来做咨询。
朋友和孩子交流,准备找到孩子的心结所在。朋友回忆说,很多细节她都记不太清了,但有一个细节,她记得特别清楚。她发现孩子常说“反正”两个字,“反正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反正她觉得我什么都不好”。
常说“反正”两个字的人,都有过因期待落空而受到伤害的经历,因为有过这种经历,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再受伤,不再难过,会逐渐放弃自己的期待,说“反正”两个字。父母可能会错误地以为孩子开始“叛逆”了,其实,这不是一种对抗,反而是一种求助,希望对方能帮助自己减少伤害。
面对常说“反正”两个字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看到“反正”背后的期待,将这句话的潜台词翻译出来。
“反正你不会”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会”;“反正你不会听我说”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会听我说”;“反正你觉得我不如别人”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能觉得我比别人好”;“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可以不要觉得什么都是我的错”……
第二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看到了他的期待。当孩子说“反正你不会听我说时”,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我好好听你说话,听听你的观点和想法。过去是我忽略了你,现在我会坐下来好好听你说。
当然,父母也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每一个期待,而孩子的期待也未必全都合理,但是,不管你能不能满足他们,都要让对方知道“我明白你对我有什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