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朋友圈谣言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读者 林琅(化名)
新年第一期健康时报,好看的文章依然很多。22版的一篇《朋友圈里的谣言》(2018年1月2日),让我忍不住想说些身边事。
我有个姑姑,17岁从村里出来打工,30岁时和姑父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意做得相当大。可能有钱了更讲究,姑姑就变得特别注意养生,粮食蔬菜非有机不吃、衣服用品非进口不买,生活品质确实非一般家庭能达到的。有次姑姑带着儿子带我家玩,我拿出酸奶、水果招待,弟弟年纪还小比较馋,拿起酸奶又抓水果,却被姑姑喝止了。姑姑说,酸奶和水果不能一起吃,吃了得结石、拉肚,营养也不能吸收。我说姑姑你从哪儿听的这消息,我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姑姑说朋友圈。我不是营养专家我也不能说啥,反正那天弟弟就只喝了酸奶没吃水果,小屁孩临走的时候眼睛还巴巴地看着洗好的葡萄和香梨。
后来看过公众号的辟谣文章,说“奶制品和水果不能一起吃是谣言”,不过也没有再发给姑姑,姑姑比较倔,认定的东西就认定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就这样吧。不过这谣言,是牢牢地记住了。
“少一点”有时真是好事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读者 李蕊
“喝了一辈子的饮料,最后发现凉白开最好”,1月2日的健康时报6版《人活到极致就是素和简》,和我最近的感受高度一致。
工作后,短暂地度过一段经验少、工资低的时光后,就开始了3年左右的高收入生活。因为父母有工资,我也没想着买房,因此我的收入除了用来付房租,就都变成了零花钱,让大学时期手头紧张的我非常沉醉。
买衣服、买包、买口红、买首饰……东西越买越多,心情越来越躁。一度地,只能靠买买买来缓解工作与生活上的不良情绪,控制不住地花钱、消费、购买,让一堆只会用一次或者几次的东西充斥房间。
真以为会这样一辈子了,结果遇到了踏实的那个他,一起买了房,还开始了对未来的勾画。由于买房贷款,这两年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让我恣意消费。初时很焦虑、不适应——“我怎么连化妆品的钱都没有了?”,慢慢地也就踏实了:之前买的衣服其实也都不错,没必要每年都买新的;化妆品用完再买就行,没必要一囤一大堆,其实很多都没用完丢掉了……从2017到2018,荷包变瘪了,东西少买了,心里却越来越踏实了。空出来的精力,用来看书、和伴侣过家庭生活、和父母交流……总而言之,买买买的时候再多好像也填不满心灵,缺东少西的时候却倍感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