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悲伤一个告别仪式
心理门诊:看着亲近的人即将因病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心里就会有股难以名状的悲伤堵在心口,而且很久都不能走出悲伤。
心理咨询师陈漫初:对即将到来的或终将到来的死亡、消逝的这一事实产生恐惧、纠结、不解、不安等复杂的思想和情绪的现象,被称为死亡焦虑。
如果一个人看到了去世前的一些状况,会更加重自己对死亡的焦虑,因为他们会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其中最突出的肯定是怀念。他们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想起以前相处的种种,即使只是从来没有上心的小事,都能像电影一样,全部涌上心头,一幕幕地在脑海里回放。
然后,再想到那个人突然不见了,悲痛不知道怎样表达,你会更痛苦,更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掉他的音容笑貌,忘掉关于他的回忆,于是,又努力一遍遍回想,懊悔之前的不珍惜。
其实,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告别仪式,完成那些“未完成事件”,跟他好好告别,不留遗憾,哪怕大哭一场,那也是你表达悲伤痛苦的方式。告别没有仪式,悲伤就没有出口,给悲伤一个告别仪式,好好告别,不留遗憾。
不吝啬赞美的人更幸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胡光秀
赞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它就像阳光,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和生长,不吝啬赞美的人更幸福。
赞美能使人感到快乐我的朋友贝克曼喜欢到世界各地旅行,每到一处地方,他都努力学习一点儿当地的语言,学会说赞美的话。他会对一位为了筹集孩子的学费而卖力工作的推销员说“你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会对一个疲倦的餐馆服务员说“你的服务很到位”,这个小小的赞美使他赢得了遍布世界各地的朋友。所以,只要你有心去赞美他人,一句话就能使他人感到快乐,同时也让自己感到幸福。
赞美创造了更大的人生价值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实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被批评的比较聪明的学生与被赞扬的学生得到老师的帮助一样多,但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对批评的反应表现得很糟糕,更多地需要被表扬。因此,我们需要批评、同时更需要赞美。
赞美能给人带去活力福特公司的前主席唐纳德·彼得斯,有着每天写便笺鼓励员工的习惯。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走出低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我只是在随手拿来的纸上草草写几句肯定或赞美的话,然后将它传递出去。”他说:“其实,很多管理人员没意识到,一天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时间就是鼓舞那些为你工作的人所花费的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