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李颖超
专家简介:沈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神经内科、妇科、皮科等疾病的中医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等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有相关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周二下午 “最近连续看了几位病人,都是带着抗糖日记来的,他们大都情况很好。其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患糖尿病多年,预后非常好,没有任何并发症。”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沈英告诉记者。
这位老大爷的抗糖日记可以清楚的看到30天之内的血糖、饮食、运动、体重的情况,一目了然。他还把血糖情况用红红绿绿的箭头标示出来,红的是升糖,绿的是降糖。沈英建议道,“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养成记抗糖日记的习惯,这对控糖是非常有利的”。
在记录抗糖日记上,每个患者情况不同,抗糖日记记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没有硬性要求。沈英提示,原则上是要重点记录血糖值——即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这些数据对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沈英说:“要知道测血糖是有创的,易感染的!不用每天测很多次,一天测两次空腹及餐后即可,病情稳定的一周测一到两次就可以了”。
除血糖值之外,患者关键是记录健康生活方式。记录饮食和运动状况,尤其是身体出现不适时的情况,比如在吃了哪些食物、吃了多少、做了哪些运动后出现了血糖波动,都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数据都会给医生的诊疗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防止老年人因为记忆力衰退而忘记。
患者在饮食后,经常出现血糖不稳定。沈英表示,可以看看他对什么食物敏感,进而少吃或不吃该食物。在用药时,如果在用了某种降糖药后经常低血糖,通过记录就可以给医生进行参考,改用其他降糖药,进而减少低血糖发生。
因此,如果患者能把这些和血糖值相关的因素记录下来,就便于自己对身体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于医生来说,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提供更科学的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