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丛非从
想要融入一个群体的想法很正常。让他人接受自己,最常规的办法是:先努力熟悉那个群体,努力去附和,进而得到别人的认可。
但我想说,还有另外一种办法。
大四的时候,我还在心理机构做销售,需要去参加心理学的沙龙活动之类的去找客户,那个时候,还没有资本主动去留下别人的手机号。想了一招,就趁活动现场互动环节的时候,发表对这个主题不一样的看法。语气沉稳,内容高级,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特别的小伙叫丛非从。
演讲结束,果然就有人过来跟我说:
“我觉得你讲得很好,很专业啊。能留个手机号吗?”
“好啊,好啊”。
那时候我只不过是某二本院校的大四学生,没什么专业能力。我不过是去参加前,对这个主题百度了一些,掌握了几个新颖的知识点。
后来我对心理学的精进越来越多,我已经不需要刻意准备了。因为很多心理现象,我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知道怎么回事和怎么处理。每当我想融入群体的时候,我都会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这5个字,足够引起别人的兴趣了。接下来的问话你应该很熟悉了:
“那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好啊,好啊。”
谈到我的专业领域,那就没什么好拘谨的了。
我可以懂得不多,我只要懂我的专业就可以了。如果我的专业可以帮助到别人,那么别人就会来融入我。
我见过很多人为了追求“谈资”,广泛地涉猎不同的领域,时髦地追求各种新闻,生怕别人谈论什么自己不知道,整个人看起来像是百事通。这是一种方法,辛苦又累,能产生的附加价值也不多。
你也可以把精力专一并深入消耗在某一个领域。你在某一领域的建树越大,想融入你的人就会越多。这也是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相信自己值得被别人关注的自信。与其把焦虑投放到自我否定里,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外向点、博学点,为什么不能融入群体里,不如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