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8年前,刚刚成为一个儿科医生,治病救人就是我的工作,ÿ次都在想到底怎样才能把疾病治愈。后来我成为母亲,盼望自己的孩子茁壮健康成长,这时我知道仅仅治愈疾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治疗手段会对孩子有影响。因此,我觉得除了关注治疗效果,最大程度避免治疗手段对孩子的影响成为一个合格儿科医生的必备因素。
后来我遇见他,小小的他,才明白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那一年,他9岁,长得很小,瘦瘦的,看上去还像个小宝宝,可是他特别听话,打针、吃药特别乖。他住在7床,ÿ天早晨,都会听见“7床,快来称体重”,“来啦!”是他清脆的声音。可是他却被诊断为尿毒症,将来只有肾移植才能活下去。
他的妈妈也是一个安静的女子,当他呕吐时,妈妈会抱着他默默流泪;当他打针时,妈妈会唱歌给他听。后来,他出院了。可是û多久却因为尿毒症加重,再次来到我们的病房。一天,他对我说:“阿姨,别叫我7床,请叫我的名字”。
突然,我意识到,这些孩子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床号,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病人,他们是一个人,背后是一个家庭。孩子成长中的ÿ一个小细节可能都会影响他的一生,住院、打针、吃药,很多成人都不能面对的痛苦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创伤?
作为合格的儿科医生,要治病,要避免各种诊疗手段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避免诊疗过程对他的心理影响。到底怎ô做呢?
我想,首先就从他们的名字开始吧。从那天开始,病房不再听到床号,因为我们会叫着孩子的名字,给他们起小昵称,和他们聊着他们的话题,很多孩子也慢慢开朗起来了。
小小的他,也常常对着我开心地笑。可是好景不长,他因为尿毒症开始了透析治疗,因为腹膜问题,不久就转为血液透析。但他还是经常会和我聊天,小小的年龄似乎有超出寻常的成熟。“阿姨,其实你挺好的,就是有时脾气太急。”“阿姨,你呀,一点都不理解我们小孩。”“阿姨,最近我觉得你û发脾气。”“阿姨,你知道吗?**(另一个病人)说你是他的偶像。”……
十余次的住院,数不清的谈话聊天,小小的他并不知道,他已成为我的老师,潜移默化告诉我,小病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小患者对医护的心理接受对治疗的效果有多重要,他指引我如何成为合格的儿科医生。
那天终于来了,因为病情加重,他被救护车送来。见到小小的他,我突然说不出话来,握着他的手,我突然哽噎。他却问我,阿姨,真的有天堂吗?把我能用的都给别的小朋友吧。
我泪如雨下,他走了,捐了角膜,那天是个纪念日,因为我在中国器官捐献网庄严登记,为了他,为了他们,为了需要的人们。同时,也默默下决心,毕生都要努力让尿毒症孩子零死亡。时间太快,恍然数年,我们一步步前行,为了誓言前进。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倡议,叫出孩子的名字,给他们尊重和安ο,最大程度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是ÿ一λ儿科医生应该做的。
据楚天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