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9月06日> 总第1344期 > 07 > 新闻内容
别让行为太功利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查看次数:  
分享一个在微信群里广泛传播的故事。
以前,有群少年经常在一位老者的后院踢球,声音很吵。少年们乐在其中,老者却不胜其扰。但老者是位智者,不但没有和少年们发生冲突,而且还给这些少年一些钱。他说,我年纪大了,一个人很寂寞,有你们在这里陪伴着我很欣慰。
过了几天,老人说,我的收入少了,给你们的钱也得减少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给的钱更少了。这些少年渐渐不乐意了,心想,我们来陪你,你却给的钱越来越少,我们不为你踢了。
后来,这些少年不再出现在老者后院了。
在这个故事中,最初少年踢球很开心,并且与他人无关,只为自己踢球。这种为了踢球而踢球的目的就是内在目的,是以行为本身带来的快乐为目的,是行为发生的原动力。而老者则用给钱的方式,偷偷地将其内在目的置换为了外在的利益,踢球的目的不再是为踢球本身的快乐,而是为了钱。这种以外在目的为动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外在目的的牵制。如果外在目的受挫,该行为也会受到抑制或影响。上面故事中,踢球这个原本带来快乐的活动的内动力,就这样被外在目的给挤走了。
很多学生也是如此,最初可能也是喜欢某一门功课。但这种喜欢不知不觉地被成绩、被排名挤掉了,学习成了实现某一外在目的的行为,甚至这些外在的目的不是学生本身的,而是家长的、老师的。这样原本喜欢的学习也渐渐成为了被迫完成的苦差事,即使成绩不错,也难以一直优秀下去。
反观一些高考状元,这些成绩好的学生,几乎都是主动学习的。学习、探索、思考本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就是对学习行为的奖赏。这种来自内部的自我奖赏,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原动力,使其成为高考的佼佼者。
体育也是如此。在没有众多期冀的时候,刘翔可以飞得很高。在几乎全国人民都聚焦的时候,这种外在目的带来的压力会极大地干扰其正常的训练和发挥。奥运赛场上的跨栏承载了太多体育以外的东西,最终演变成刘翔心底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现如今人们对待体育的态度变了,宁泽涛未进入半决赛,孙杨因病退赛,大众也没口诛笔伐。在这种成熟的心态下,体育就回归了体育本身,而不再承载着民族尊严、国家威望、个人情感及其他特殊的意义。
其实,不只是学习和体育,在很多事情上,外在目的过强,都会干扰行为的正常进行。比如失眠。有的患者为了让自己睡得好一些,每天做很多事情,比如跑步、泡脚、睡前喝牛奶等等,就为了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但做得越多,对睡眠的期待越高,越谨小慎微,入睡反而更困难。相反,如果降低外在目的,跑步就是为了体验跑步的畅快,泡脚就是为了泡脚的舒适,喝牛奶就是为了体验牛奶的香甜,那么睡眠背负的压力就会降低很多,入睡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像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尽人力,听天命”,都是将达成目的的手段视为目的,重在体验过程。过程完满了,结果基本差不了。一些家长、老师、管理者也要注意,如果想达到很好的效果,不妨试着用用减法,降低你的外在目的,或许对方内动力会被更多地调动起来。
摘自8月27日《北京青年报》,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一科宋崇升、卞清涛/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