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反安慰剂效应”往往会让医生处于两难的境地。按照规则,医生必须事先告诉病人药物副作用,但如果直言相告,却会增加副作用的几率和强度。
根据田纳西州维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Clifton Meador医生的记录,Sam Shoeman在20世纪70年代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后来,Shoeman果真在预计的时间死去。只是尸体解剖时才发现,他的医生搞错了,肿瘤很小,并没有扩散。“他并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他相信自己将会死于癌症。”
虽说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却是普遍现象的一个典型代表。例如,许多病人备受许多疾病副作用的煎熬,却只是因为他们被医生告知应该会有这样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即便患病的风险相同,那些相信自己是高危人群的人和认为自己是低危人群的人相比,更容易患病。
反安慰剂效应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所以,对那些觉得自己有病痛或者相信自己有病痛的人,不妨细致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受到了反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别因为自己不知道的心理问题影响了疾病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