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产妇住院期间备受专业呵护 在悉尼工作的表姐带宝宝回上海探亲,一住就是大半年,我禁不住向她打听:“姐姐,你工作不要啦,你好歹也在投行工作呐,不怕被解雇啊?”谁知,表姐气定神闲地告诉我:“澳大利亚鼓励生育,小侄子现在每个月都‘赚’很多钱的”。原来,澳大利亚政府实施每次最多18周的带薪产假政策,表姐将18周拆分成36周,虽然每周的薪水减半,但自己的产假可以延长到2年;而政府连续18周会每周给予500澳元的奖励。
在澳大利亚,生产住院期间,表姐几乎一分钱没花,每天除了助产护士照顾,住院医生还会进行细致的例行检查,并配有专业的护工配送一日三餐。在医院候诊期间,基本不用排队,只要事先和诊所约好,基本刚到医院就可以看病了。
瑞典:首个立法规定父亲可休产假 一个来自瑞典的同学曾经调侃地告诉我们:“你们知道吗,为了鼓励生育,我们瑞典有个议员还鼓励电视台多放色情节目呐!”好吧,看来欧洲为了鼓励生育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瑞典政府在鼓励生育上所下的功夫,的确令大多数国家自叹不如。瑞典政府认为,生宝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父亲也必须承担责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对男性休产假做出规定的国家,瑞典语里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单词“papaleding”叫做“父亲休产假”。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每人休假240天,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难怪在欧洲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帅气”的奶爸,推着婴儿车,装着奶瓶,带孩子晒太阳、逛公园。
西班牙:生娃儿就送伊比利亚小奶猪 在脑洞大开这一点上,西班牙也不甘示弱,2003年的时候,西班牙的一个小镇推出了一项史上最萌的生育鼓励政策:每生一个宝宝就奖励一头价值300美元的伊比利亚小奶猪。暂且不论这萌萌哒小猪有多大的吸引力,公共部门能颁布这样的“怪政策”,这着实说明西班牙的人口问题很“捉急”。
后来,去西班牙游玩才知道,这个小镇盛产火腿,一头伊比利亚小猪的身价远远超过一个宝宝一年的尿布花销。看来鼓励生育也要“因地制宜”,什么接地气,就给民众带去什么。
美国:顺其自然,稳步增长 与其他几个欧洲国家不同,今天的美国人口生育政策基本上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美国不直接干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现行的人口政策旨在一定程度保持人口的“静止”,每个州的人口生育政策由其自己决定。目前,在美国生几个娃大多还是由个人的腰包决定,但政府会适当对低收入家庭予以补助。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移民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年轻移民的增加,尽管美国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一定水平。
日本:增设社区子女养育支援中心 日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日本“丈夫工作,妻子做专职家庭主妇”,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随着工作的女性人数增多,为了让育儿期的女性安心就业,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家庭功能社会化,增设了大量接收三岁以下儿童入托的保育所,并成立了大量“社区子女养育支援中心”和“家庭支援中心”,在幼儿园和学校上班前或下班后负责接送和看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