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释义:学习拳术,要坚持练习;学唱曲子,要经常练唱。该俗语用来说明学习技艺贵在勤学苦练的道理。
养生启示:打拳和唱曲是我国古代导引养生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体育和文艺是被当作养生保健必修课来对待的。拳可“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行气玉佩铭》);曲可动气,气道畅,浊气出,清气入,真气长,邪气消。练拳以强体,习曲以愉心。通过运动肌肉、骨骼、关节,调节情志、心态、意念,使筋脉得以舒展、气血流通加快、阴阳实现调和。这种全身运动和呼吸运动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古代养生术中攘外护内、强内达外、内外一体的进步理念,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体现。
从先秦的二禽戏到华佗的五禽戏,从驰名中外的太极拳到风行各地的多种特色拳术,习拳已经成为中国人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比如太极拳动作舒缓,形神合一,可以改善肌肉的功能,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灵活性,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康复。
“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服药者矣。”(清·吴师机《理瀹骈文》)实践证明,音乐疗法除用于养生、胎教外,对精神抑郁性疾病、狂躁症、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疾病、难产、各种痛症、癌症等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