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郑树国,教授、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
擅长:儿童龋病的综合防治、咬合诱导(乳牙列及混合牙列牙頜畸形的早期矫治)、儿童牙外伤的序列治疗、母婴口腔保健、疑难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
“大夫,我怀着宝宝,可牙疼的厉害,快帮我瞧瞧!”在北大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郑树国教授的脑海里还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那是多年前在急诊值班的事情。郑主任告诉我们,有时挺着大肚子来看牙病的准妈妈们真不少。“孕前口腔检查特别重要,孕期口腔疾病会影响下一代,可别带着牙病去怀孕!”郑主任提醒。
智齿、牙周炎……反复发作让孕期妈妈很痛苦,为避免对孕妇和宝宝的影响,孕期又不能通过拔牙根除病灶。不仅如此,口腔疾病对胎儿出生后的不良影响更是令郑主任担忧。郑主任在临床上发现,胎儿的早产和母亲在孕期的牙齿保健有着密切关系。“孕期患有中、重度牙周病可导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显著增高。”
此外,如果妈妈孕期口腔保健不好或身体状况差,都可能影响孩子出生后牙齿的健康状况。目前在门诊,2、3岁的小孩因龋齿就诊的例子比比皆是,仔细询问,郑主任发现这些孩子的妈妈大多在孕期也出现了缺钙、发烧等影响全身状况的紊乱和口腔疾病。
“国外科研小组也做过调查,他们提取了孩子和其父母的口腔唾液,将他们口腔细菌的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易引发孩子龋齿的细菌约70%来自于母亲。”因此,母亲拥有一口好牙对孩子牙齿健康发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郑主任提示,孕前一次彻底口腔检查可排查已埋下的口腔疾病隐患,如果错过了孕前口腔检查,孕期出现口腔问题,也不必太过惊慌,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也非常关键。孕早期(妊娠1~3个月)不宜进行治疗,注意营养补充,避免因营养缺乏导致胎儿牙齿发育缺陷。孕中期(妊娠4~6个月)因胎儿全部乳牙牙胚开始钙化,孕妇应补钙及维生素D,这是孕期全身状况最后的时期,可利用这一时期进行口腔疾病治疗;孕晚期(妊娠7~9个月)除继续保持营养摄入以外,口腔卫生习惯必须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刷牙外,饭后可用漱口液漱口。
郑主任教给妈妈们孕期口腔保健三字经:
怀孕前,必检查;无牙病,才安心;
预洁牙,学护法;勤刷牙,无龈炎;
用牙线,防龋齿;孕吐后,多漱口;
牙急症,孕中治;营养全,促发育;
破陋习,保健康;备常识,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