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10日> 总第1248期 > 07 > 新闻内容
“小大人”能缓解焦虑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顾仁骏 刘麦仙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0日  查看次数:  
  认同作用:又称自居作用。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甚至以该对象自居,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当个体为了迎合和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时,潜意识地顺从他人或团体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倾向。认同作用常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思想、观点或态度来看待事物。这也是了解别人和向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   认同作用是一种综合性的模仿学习。儿童有模仿父母行为的倾向,我们在生活中,习惯唤作“小大人”,他们有模有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男孩子模仿自己崇拜的父亲,女孩子模仿自己所喜欢的母亲,这些模仿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对儿童的心理发育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青年人和成人有向先进人物模仿的倾向,有些青少年崇拜影视明星,就从行为举止、服装、发型等方面予以模仿,虽然自己意识不到,但其外在表现确有“明星”的影子。这都属于认同作用。有的个体失去了他所敬仰、爱戴和喜欢的人时,会不自觉地去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以慰藉心灵深处因失去所爱而产生的痛苦。
如果个人经常有效仿别人,会使他在感觉、思想、态度和行为举止上模拟别人,就会对他人的整个人格发生全面的、持久的模仿学习,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认同作用的对象有时是某人,有时则是某一群体成员的共同特征,在学校开展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在校风、班风或队风的影响下表现出某一群体共同具有的行为、风度与态度。也是认同作用的很好体现。
认同作用的动机是喜欢和爱慕,但也会发生负面的影响。如有的个体经常受到强者的欺负、凌辱、恐吓、威胁和打骂。内心焦虑、紧张、害怕,对强者极为反感。但自己又无能为力,难以改变现实。结果去模仿强者,欺负、恐吓比自己弱小的个体,以缓解自己被欺负的紧张恐惧心理。一个在敌视、恐吓和打骂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强者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极易激惹和具有攻击的个体。这种与恐吓者认同的现象,称为“向强暴者认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