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患者要吃易消化的食物,但不等于吃素,而应以低纤维、少渣饮食为主。”中山六院院长兰平教授强调说。
高纤维蔬菜会促进肠道蠕动,反而会使大便次数增加,对IBD患者尤其不合适。蛋白质的补充方面,可以尝试瘦肉、鱼、蛋等,而豆类容易产气则不合适;病变范围大、活动症状明显者则要严格限制。
由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消化吸收面积已经减少,因此所吃食物要注意煮透、煮烂,并尽量简单,少用或不用有刺激性的色素、香料等,最好是半流质或流质为主,腌制、酿造、辛辣、油炸、油腻的则自然要避开。
也有部分IBD患者即使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仍然会出现进食后腹部不适和肠痉挛。这些患者可以在进食前15~20分钟服用解痉药物和止泻药以缓解症状。
情绪别紧张
胡品津教授说,很多IBD患者是学龄儿童,需要更多心理疏导。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随身携带备用内衣和厕纸,到公共场所可预先找好卫生间,缓解紧张情绪。
平日心情要保持舒畅恬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减少情绪紧张。注意劳逸结合,重症或急性发作期均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恢复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适合选择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散步或慢跑、游泳等等。
“大多数IBD患者活得很乐观、很健康,尽管需要定时吃药甚至有时需要住院治疗,但在疾病缓解期很多人可以感觉很好而且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可以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甚至生儿育女。”胡品津教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