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因为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约80%的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机会。但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期肺癌,并对肺癌类别进行鉴别诊断,在原发病灶尚未发生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前接受规范的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但现在胸部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小细胞肺癌不敏感。现在发现的新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最佳,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
近日举行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版)》宣传健康促进项目启动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检验学系主任张捷教授指出,影像学手段对小细胞肺癌诊断欠佳,活检虽可以确诊,但产生创伤并非所有患者适用。
而相比于一般的检测方法,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只需抽一管血,是很好的辅助检查手段,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且检测操作方便、快速,随时抽血,当天可出报告。
张捷教授介绍,肿瘤标志物ProGRP不仅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组织分型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对肺癌临床治疗的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及随访观察等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治疗后ProGRP水平升高则是表示预后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张捷教授建议在开始治疗后1-3年内,每3个月检测1次肿瘤标志物;3~5年内每半年检测1次;5年后每年检测1次。随访中若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超过25%,应在1个月内复测1次;如果仍升高,则提示可能复发或存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