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5月07日> 总第1213期 > 07 > 新闻内容
睡不好或是抑郁残留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李卫晖 副主任护师 陈琼妮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7日  查看次数:  

       “医生,我和陈大姐都是得的抑郁症,而且我们吃的药也差不多,为什么陈大姐刚吃了几天药就能睡得很好了,而我已经吃了一个多月的药了还是睡不着呢?”这是最近在门诊治疗的一名抑郁症患者来复诊时问的一个问题。
这位50多岁的女患者是一名大学教师,由于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睡眠差一年余就诊,她所说的陈大姐也是一名50岁患有抑郁症而且多年被失眠困扰机关干部,她们在就诊时相识,特别聊得来,每次都相约同一时间来就诊。
她们的症状差不多,治疗上都是给予的米氮平治疗,陈大姐在治疗后两周来复诊时情绪和睡眠都有明显改善,而这位患者经一个多月的治疗后,抑郁体验有明显改善,仍得不到满意的睡眠,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解释一下,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有环境的影响、睡眠习惯的问题、躯体疾病的影响、人体主观感受的原因、各种心理精神疾病的影响等等。
其中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是睡眠障碍的主要伴发症状之一,90%以上的重性抑郁症患者都伴随有睡眠障碍。因此,抑郁与睡眠障碍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
既然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会随着其它抑郁症症状的缓解而缓解。
但是临床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治疗一段时间后,各种抑郁体验明显好转,但睡眠障碍仍困扰着患者,甚至迁延不愈。
这是因为,睡眠障碍或成为抑郁症的残留症状。即经过抗抑郁治疗后,患者有可能残留有睡眠障碍。
大量的研究认为睡眠障碍与抑郁障碍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 睡眠障碍不仅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 而且对抑郁症的病程发展和预后或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自杀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治疗后残留的睡眠障碍有可能意味着将来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正是因为抑郁与睡眠障碍之间这种复杂的双向关系,它们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因此,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患者提出的困惑。
现在很多的精神科医生在给抑郁症患者开始抗抑郁剂治疗时,加用助眠药物或使用有助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可使失眠大大改善, 患者体验更好。
当然,需选用哪种类型的抗抑郁剂与助眠药物,是以抗抑郁治疗为主还是以助眠药物为主,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来定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