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专家:何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每隔五年,美国政府都会发布新版本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旨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以及指导公民如何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在2015年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少于300mg的限制将被撤销。
换句话说,过去我们小心翼翼地掂量,高胆固醇的蛋黄要不要吃,大闸蟹是不是要少吃黄,面条里是否要加猪肝,这些顾虑可能没有那么大了。
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发布的报告说,这是因为——体检报告里那个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真的不是吃进去的。对于这样的观点,专业人员怎么看?
营养学专家说:膳食摄入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的影响较小 胆固醇摄入的限制从1977年就有了,对正常人推荐每日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mg,对有患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最好限制在200mg。这一套说法,人们已经相信了38年。对胆固醇有这样的限制,是基于人们对胆固醇有害健康,特别是对心脑血管有害的认识。
“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高,的确是不好的,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主任胡培英说,但是血液中的胆固醇与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不是一回事。
“其实1965年,美国就有公司用大量数据和例子得出了结论,膳食里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形成影响很小。”浙江大学食品营养系教授李铎说。
营养科医生说:体内生成的胆固醇,远比直接吃进去的多 浙医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说,一年前,中国营养学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多年的科学研究一方面无法证明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营养学家又发现:人体利用其他营养素在体内合成的胆固醇,远比直接吃进去的胆固醇要多得多。胆固醇是人体内可以通过其他物质合成的类脂,并非一定要借助食物中的胆固醇摄入。人体每公斤体重,每日在血液中可产生12~13mg胆固醇,而经膳食摄入的胆固醇仅占体内合成胆固醇的1/3~1/7。
总的来说,血液中的高胆固醇对健康不是一个好东西,但食物中的胆固醇和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不能算作“同谋”,严格限制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意义并不大。
妇产科医生说:对孕妇的健康指导,早删除了胆固醇限制 对身体指标更敏感的孕妇,有没有必要担心?记者在浙医妇院采访时,碰到一位忧心忡忡的产妇。“我血胆固醇指标有点高,是不是要少吃蛋黄?”产妇拉着产科主任贺晶,焦虑地问。
“完全没必要。胆固醇这个指标都要改写了。”贺晶告诉记者,她正组织对医院产妇进行调查。
为什么这样做?原来在浙医妇院,通过大量的产妇数据库,发现胆固醇对孕妇、胎儿的影响不像过去想象那么大,现在对于产妇的指导上,也早已没有“胆固醇每日限制摄入300mg”的硬杠杠了。
随着孕期的增加,胆固醇可能有上升的趋势。对于孕妇来说,这是正常的事情。即使胆固醇升高了,如果饮食和过去一样是均衡的,不必让孕妇减少摄入。比如富含胆固醇的鸡蛋、红肉、奶制品、鱼虾贝类、动物肝脏等,对于孕妇来说富含着必需的优质蛋白、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因为胆固醇的升高而放弃对这些食物的摄取。
降低血中胆固醇:最好的办法是运动 血中的胆固醇主要是靠人体自身合成,健康人体内的胆固醇进行着合成以及代谢的动态平衡,若身体出了问题,这个平衡就被打破,比如营养摄入不平衡、不运动、睡眠不好等。
有什么办法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呢?最有效的办法要靠运动。“运动可以使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浙江大学食品营养系教授李铎说,虽然名为“脂蛋白”,但是高密度脂蛋白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它会把血液中的胆固醇带回肝脏然后代谢掉,而另一方面,导致胆固醇增加的“坏的”低密度脂蛋白不会变多。摘自《钱江晚报》,3月19日,张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