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3月12日> 总第1199期 > 07 > 新闻内容
别破坏了孩子的精神胚胎
知名心理咨询师 武志红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2日  查看次数:  

  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最容易遭遇到的第一个挫折,多来自父母等重要的亲人。父母最容易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但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就压制了孩子成为自己的努力。

  父母们之所以喜欢这样做,常常是因为抱有一个传统的观点——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怎么塑造怎么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反对这一看法,她认为,孩子决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很多幼儿教育学家支持蒙特梭利的这一说法,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孩子6岁前有许多心灵发育的敏感期,譬如追求完美、音乐、数学等等。处于特定敏感期的孩子,会对某一件特定的事情有匪夷所思的执着,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自发地重复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些事在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操作和训练,这个孩子的特定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这一特定能力就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损害,以后要花极大的力气才能部分弥补。

  蒙特梭利认为,这就是精神胚胎指引的结果。源自精神胚胎的声音告诉孩子,他需要做什么。从这一角度而言,孩子的每一个自发的行为,其实都反映了精神胚胎成长的需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6岁前的经历决定了精神胚胎的发育程度。假若在6岁前,父母一直忙于用自己的意志塑造孩子,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没有发育的机会,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女士说,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人。

  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孩子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精神胚胎得以发育的唯一途径。

  然而,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大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控制并压制孩子的选择空间。由此破碎很容易产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会拒绝接受一小块大饼,他要一个完整的。有的大人会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知道节约。其实,这样做是因为他正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张整个的饼是完美的,会满足他的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而一块饼是破损的,会让这个正追求完美的孩子感到不舒服。其实,他并不贪婪,假若你给他一张完整的、小小的饼干,他一样会心满意足。

  所以,不要急着去评判孩子并塑造孩子,更不要急着把你的观念强加在孩子头上。你可以强行把一个3岁的孩子塑造成看似节俭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因而就失去了对完美的感受、渴望和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