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19日> 总第1187期 > 06 > 新闻内容
“有毒朋友”要少交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苏鑫编译自美国Today.com和《Self magazine》杂志,IC供图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9日  查看次数:  

 

  娱乐圈里在扫毒,我们在朋友圈里也该扫扫“毒”!这个“毒”是指美国心理学会认可的一个词——“有毒朋友” 。因为人的朋友大致可分三种:良友、铮友和有毒朋友。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个人感到疲惫、崩溃或缺乏自信,不只是与个人有关,还可能与你的友谊有关。因为在你所交的朋友里难免会出现有毒朋友,而有毒朋友又分为:自私自立型、暗中破坏型和滔滔不绝型等。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Irene Levine的一项研究表明:“拥有一个亲密的朋友能缓解压力,改善健康状况,甚至还能提高寿命。”然而,纽约的Jhonson曾深受“有毒朋友”的困扰。他说:“他们表面上与你很亲近,实际上却是要和你一较高下。在酒吧里,他们会以友谊要挟,逼你迁就,比如明知你第二天一早上班,还逼你玩到深夜。”

  这种自私自立型朋友是最常见的。研究显示,84%的女性都曾认识过无理取闹,自我为中心思想泛滥的自私自利朋友。面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要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不能任其威逼、要挟。

  而暗中破坏型朋友,常会打着关心你的幌子,经常暗示性的批评你的外表、习惯、小动作等。面对这样的朋友,要有信心,交往的过程中,有见地的听取他所给出的建议,特别是批评性建议,考虑他话语中的科学性,必要时要坚持己见。如果常常强调缺点,往往会令问题变得更糟糕。

  除此之外,你身边是不是常有一些喜欢滔滔不绝地发表观点,想尽办法使自己变得瞩目惹眼的朋友?面对这样的朋友,如果你能接受他,就要甘当配角,听众也好、观众也罢,都要懂得倾听,懂得分享,懂得理解,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如何帮朋友抽丝剥茧,理清思路,同时,给予他们关怀和理解。

  这些“有毒朋友”是不是常让你又爱有恨?如果难以摆脱,不如根据他们的特点将其身上的“毒”进行转化,“以毒攻毒”不让他们影响到自己,或者定期清点朋友圈,远离有毒朋友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