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健康时报《北京多位医生离世:猝死防不胜防吗?》一文尚在眼前(10月30日23版),文中的“昏迷”医生——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昌克勤大夫就于12月4日去世了。从平时与读者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麻醉师的工作强度,也不明白为何麻醉师会在盛年倒下。今天,我们在悼念昌克勤大夫时,也为您说说麻醉师工作的特殊状况。
坚持了一个月,最终还是告别。
12月4日,在手术中昏迷的麻醉医师昌克勤在昏迷了一月后不治身亡。
昌克勤并非孤例。来自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11月到2014年4月,全国共曝出七起麻醉医师猝死事件。
为何倒下的总是麻醉医师?“很多人认为麻醉工作简单,就是一针的事儿。其实远不止。”解放军总医院麻醉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米卫东说,一针下去只是麻醉工作的开始。维护手术麻醉患者心肺及其他生命器官功能的稳定、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及时处理各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突发事件,保证患者手术及其它处置的无痛与舒适等,是麻醉医师更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麻醉医师是确保手术患者安全的护航员。”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师保命。”麻醉医师责任重大,但公众对其知晓度却并不高。更严重的是,麻醉医师人员配置的严重不足。
米卫东主任说,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每万人配比的麻醉医师数量为1~1.5名,而且在美国,还配有等数量的麻醉护士协助临床工作。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应配备14~20万名麻醉医师。但我国目前现有麻醉医师不足8万人,绝大多数医院还未配备麻醉辅助人员。
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只有超负荷工作。麻醉医师连续工作10个小时很正常,很多医生都练就了耐饿功和憋尿功。“很多同事都说体力快到极限了。”
其实,麻醉医师的工作强度仅是医务人员的一个缩影,医疗岗位上的很多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预防医生身心危机,还需要落实具体的关爱行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主任聂绍平建议,“医生定期全面体检是必要的。还应收集体检数据,做疾病风险因素评估,及时干预。社会也要重视。”
行动已经开始。日前,中国医师协会协会集合各专业医生代表讨论,呼吁关爱医生身心健康,倡导各级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规范工作制度,保障休息时间,定期为医师健康查体,避免不良后果。
而上海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也于12月3日发布《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这是国内首个由医师协会出面,为本行业医师的职业安全所倡议的劳动保护条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