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世界心脏病日,今年世界心脏病日的主题是健康的心脏环境。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一项研究表明,要给心脏一个健康的环境,不能忽视心内膜的保护,因为它是冠状动脉血管的新起源。
心内膜是什么?它在人体里到底起什么作用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何勇解释,心内膜相当于心脏的防护服,它是覆盖在心房和心室内表面的一层组织,保护心脏工作,在血管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心内膜内皮细胞可能直接参与心肌内环境稳定的调节。
如果心内膜这层“保护衣”被细菌侵袭遭到破坏,就可能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何勇副主任说,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多发于既往已有心脏病的患者,而近年来发生于既往无心脏病变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多,可能与各种内镜检查、经血管的创伤性检查和治疗等增多以及毒瘾者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等有关。
“前段时间,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还接诊了一位由于纹身引起心内膜炎的患者。”何勇介绍,这位患者在没有感冒的情况下突然发起高烧且反复不愈,经检查他患的是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元凶很可能就是他身上大面积的纹身导致细菌侵入感染。“当针尖刺入皮肤后,细菌等病源微生物随之带入机体,这些细菌可以停留在异常心脏瓣膜或其它受损的心脏组织。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它们会损害甚至破坏心脏瓣膜。”
何勇副主任提醒,要保护心内膜平时要避免过劳,注意多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心内膜炎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吸收的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以及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防止感染发热则可用绿豆、油菜、 香椿、芋艿、地耳、苦瓜、百合、鲤鱼、马兰头、泥鳅等。注意少吃三类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头等易过敏的食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