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人们对汞中毒认识误区多
目前很多人对汞中毒的途径存在误区。比如生活中常遇到婴幼儿试体温不慎将口表咬碎,致使汞进入口腔,这时患者家长很可能因传统观念中“汞有剧毒,吃了毙命”的误传,千里迢迢四处就医。
其实,人们日常生活方面发生的急性汞中毒,多见于不慎将大量汞遗撒到生活空间而未加及时清理,或使用含汞偏方治疗银屑病、湿疹等疾病所导致。我曾多次宣传金属汞不可能经过消化道吸收中毒,从而招致一片哗然:“你说什么?吃了水银不会有事?不可能吧!”
去年4月,我曾在门诊接到一个小学生家长的咨询电话,诉说孩子两天前在学校吃午餐时发现米饭中有汞珠,担心孩子会发生汞中毒,要求到我院救治。基于中毒医学对汞中毒的研究与实践结果,我在电话中肯定地回答,如果仅仅是误食了米饭中的金属汞,一定不会导致汞中毒。此后接连三天,每日来我院门诊排查孩子是否汞中毒的人数在快速递增,每次我告诉家长们金属汞不会经过消化道吸收中毒时,他们都异口同声,“我们长途奔波而来,必须进行血汞、尿汞的检测,否则不会放心!”
真相
金属汞不会经消化道吸收中毒
一种有毒物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导致人体中毒的途径通常有三种,即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吸收。汞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具有易挥发特性,短时间吸收大剂量,可能导致急性汞中毒,而长时间吸收低剂量可能导致慢性汞中毒。
当前医学研究证实,金属汞主要以挥发成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经皮肤和消化道的吸收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研究报道,给大鼠按照每公斤体重、每日6克的水银灌胃,历时一个月,实验动物并没有发生汞中毒。而临床上也曾有过患者一次口服1.5公斤汞的报道,经系统检查也只是有轻微的尿汞增高,并未达到汞中毒的程度。
因此,我们有理由确信,金属汞经消化道摄入不会导致汞中毒的发生。
相关阅读
事件进展 对于男童体内的金属汞从何而来,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但据郝凤桐教授推测,很可能是被注射进体内的。因为首先可以否定男童经消化道摄入汞的可能性。其次,从媒体报道男童体内存积金属汞的影像截图看,金属汞不是存在于腹腔内,而是在腰腹部软组织或臀部皮下组织中,且男童最近发过高烧,如此分布和发病特征,强烈提示体内的金属汞是被注射进体内的。如果依靠手术最大限度清理体内尚存的金属汞,结合药物驱汞治疗进一步减少体内的汞负荷水平,孩子是有痊愈的可能的。
该男童目前正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接受治疗,已顺利完成第一次手术,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