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你吃了吗?”过去老北京见面这样打招呼,现在,去没去厕所可能更值得关注。据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数据表明:结直肠癌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已经是消化道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仅仅上海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本期,关注肠道健康。
结肠有时是心情的一面镜子
美国费城一位权威医生曾郑重指出:“结肠是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精神紧张时,结肠也会收缩。”
有一些人有便秘,四处找不到原因。为此,一些医学专家进行了多次的实验:用直肠镜长期观察乙状结肠,并且有意识地让被实验者产生忧郁、失望或愤怒等负面情绪,结果显示他们的肠蠕动明显受到抑制,乙状结肠会发生收缩,粪便会因此滞留,便发生了便秘。我在出门诊时就遇到过。
有一天,一位公司的副总李先生找到了我,说自己最近便秘,晚上失眠,感觉整个人和以前相比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为其做身体检查,可是并没有找到什么原因。后来我与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聊人生。聊着聊着,他开始向我说起自己的心事。
李先生说自己的这种情况在晋升总经理失败之后才出现的。我想,他的症结可能就在这里了。他本来是一个小职员,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个人能力,一步步做到了公司的副总。最近公司董事会决定提升一名总经理,他想自己无论是从个人能力上,还是管理方面,都是第一人选。可是就在董事会公布总经理名单时,他却落选了。
虽然李先生还是像以前一样的生活、工作,在饮食方面也很注意。但以前早餐过后准时来临的便意如今却消失了,而且出现了便秘问题。这让他感觉很痛苦,越是这样便秘越严重,他还开始失眠了。虽然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我认为李先生受晋升事件的影响,情绪一直是压抑着,没有及时发泄出来,是由于受刺激过大引起了便秘。
从医学角度来看,一个人受不良情绪影响,其乙状结肠就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收缩就会导致便秘,松弛则会导致腹泻。保持一份好心情无疑是对结肠的最好关爱!因此,平时不要把什么事都放在心中,什么功名啊、利禄啊,都是过眼烟云,保持快乐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摘自《向脾胃要健康》李志刚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大小便反映 心肺肾的健康
为什么看病时大夫都问大小便如何?
古代有“入国问俗”的说法,就是当你新到一个国家后,一定先要问它的风俗,要依据人家的风俗去行事。
面对病人时很强调“临病人问便”,就是要问一下病人的大小便。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大小便的问题不单纯是肠胃的问题,肺、心、肾跟大小便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如果形成了肺寒,一定会导致大肠寒;如果小肠的吸收出问题,心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小肠吸收的所有东西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
大肠病会导致便秘。首先,当然是求助医生。也要学会一些自我判断的方法:
(1)阳虚便秘的人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但没有腹胀的问题。中医治疗常用白通汤。
(2)阴虚便秘的人胸烦气躁,常吐黄痰。治疗常用麻仁丸。
(3)还有一种属于阳明胃实证,这种人如果大便的问题不解决,常会出现胡说八道、口臭气粗等症状。治疗这种病可用大小乘气汤。当然,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因此,可能来了十个患便秘的人,开的却是十种不同的药。
摘自《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肠道是“第二大脑”
奥运选手角逐金牌时,再淡定的运动员,也会紧张,导致胃部不适。“胃语”,暗示我们肠神经元网络常被忽视了,一些科学家给它起了个绰号“第二大脑”。
肠内神经组织有许多重要神经介质,有时能决定精神状态。“第二大脑”正名为肠神经系统,约有一亿神经细胞,比脊髓或外周神经系统都要多,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神经胃肠病学领域专家迈克尔·格申说。目前的尖端研究正着力调查第二大脑是如何介入体内免疫反应,至少有70%的免疫系统是在肠道内驱逐和杀灭外来入侵者。摘自《科学美国人》杂志,
观点解析
屁事,也是大事
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康亮:肠道和屁关系挺大,屁含有400种成分,令人惊讶的是,做这方面研究的竟然是美国太空总署。
放屁的有无或多少并非小事,还可能反映机体某些器官是否正常。比如说数日不放屁,腹痛阵阵,往往是肠道梗阻的征兆;屁声连连作响,则可能与消化不良或过多食肉类有关;如果屁声如雷,却不太臭,则大多数是因为贪食含淀粉过多的食物。再如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因肠腔缺乏张力,推动力差,产气就多等都是屁多的原因。摘自《羊城晚报》,陈辉/文
放屁,也能调节血压
这并非滑稽之谈。据英国BBC新闻(BBC News)2010年10月24日报道,美国一项研究指出,排气,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顺其自然地排气有助于血压平稳。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学家所罗门·斯奈德领导了这一研究。
此前的研究指出,肠子总是在不断地蠕动着,只要蠕动存在,就会有气体从肛门排出。排气的多少与消化机能的强弱有关,一个正常的人,每天排气5~10次,总共会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气体。
健康时报记者赵娅如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