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儿子嘉嘉(化名)辅导功课时,嘉嘉总是记不住字怎样写,要么多笔少划,要么左右写反,罚他抄5遍10遍20遍30遍还是错。为了找出原因,年轻妈妈陈真(化名)曾带着儿子检查视力和注意力,可结果都是正常的,陈真很苦恼。其实,嘉嘉的表现是因为他们有读写困难。
家长误区:读写障碍=智商低
问:读写障碍就是智商低?
答:这是对读写障碍最严重的误解。“阅读障碍和智商无关,和理解力、分析力也无关。以美国为例,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有阅读障碍,只是每个人的严重程度不一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多年来一直从事学习障碍的研究。
读写困难的成因源于神经系统,常见到在重复及表达语言、阅读、写作、拼字、书写及数理上有困难。简单地说,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读写能力上落后于同龄人的现象。很多名人也存在读写困难,如达·芬奇、爱因斯坦、丘吉尔、乔布斯等。读写困难儿童虽然在读写方面落后于同龄人,但在记忆力、听力、绘画、音乐、计算机、数学等方面往往会有天赋。
找出特征:形似字混淆、文字理解差、造句很困难
香港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姜源贞说:“这些学童的听说能力相对读写能力,较为好一点,譬如患者能轻易回答你所问的问题,但若将问题写在纸上,将问题转化成文字,他却显得不明白,他不能把文字进行解码。”
读写障碍患者一般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他们会将相类似的生字混淆,例如分不清“泥土的土”和“士兵的士”;或者将英文生字中的“b”与“d”混淆。第二,患者的书写或阅读速度较一般人慢。第三,患者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弱,每当需要运用词语造句时也倍感困难。
专家提示:12岁前是最佳矫治年龄
在发现孩子有上述三个症状时,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矫治。读写困难无法自愈,但是,通过矫治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2~7岁是矫治的最早年龄,越早矫治越好。同时也可以尽早开始亲子阅读,以防止和改善读写困难。
如果家长缺乏敏锐度,到了小学阶段,孩子既有学业压力,又有心理压力,问题更显得捉襟见肘,很容易错过了12岁前的最佳矫治年龄。大部分的读写困难者会因不断加大的升学压力在初中或高中出现强迫症、习惯性无助,甚至自杀或走向少年犯罪的不归路。
换条路走,或许孩子会成为优秀的园艺师、出色的调酒师,一样很棒。
经验之谈:学习时用听代替读
韩之英的儿子也是读写障碍,她发现,儿子学习的渠道几乎全和听觉有关,听广播,听别人说话取代了阅读。于是,她便不厌其烦地把书上的内容读给孩子听,甚至是录下来放给孩子听,只有听觉这一个渠道走得通,那就把听觉通道完全打开。
希望能有一个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考试机制,让老师读题目给他们听,以此帮助他们完成考试。
一个数字:1500万
据2004年北京教科院调研,对北京约一万名小学生的评估发现,有10%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读写困难现象。按比例估计,北京约有10万、全国约有1500万小学生存在读写困难问题。
一份提案:读写困难日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全国加强关爱读写困难学生,切实落实教育公平的提案》。建议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读写困难日”。
本文综合摘自《中国青年报》、《东方教育时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凤凰卫视香港台,中国广播网、《美国精神医学会》期刊、国际读写障碍协会官网、《儿童发育和发展心理学》,牛雅琳、陈竹、黄德蓝、赵晓军、吴佳逸、缪晨霞/文
IC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