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近日,健康时报和郑州人民医院联合举办了骨质疏松防治讲座。
主讲专家:史丽璞,郑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骨质疏松听起来不可怕,但它引发的骨痛、骨折却给带来很大的负担,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直接和间接花费估计每年高达70亿美元。
年轻,打好“地基” 骨质是否疏松,可观察骨密度。无论男女,一般在30~35岁骨中矿物质含量会达到最高峰,骨密度值高,此后骨密度就开始逐渐减低。所以,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地基”。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储存骨量要常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发菜、木耳等。
中年,戒烟限酒 人到中年,抽烟、喝酒成了社交常用手段,一些女性也不能幸免。史丽璞主任提醒,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还会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所以,生活中应避免上述不良习惯。但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增加骨量。
老年,药物联合 “骨质疏松吃钙片”成了固有观念,但史丽璞说,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替代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对于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补充钙剂非常有效。但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的,需要在补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骨抑制吸收剂等药物治疗。
链接:
判断骨质疏松的方法
测踝腕 这使用的是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此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得到髋骨及中轴骨(脊椎骨)的骨密度。
测全身 双能X线吸收法(DEXA)较准确,通常测量脊柱(腰椎)及股骨颈这两个骨质疏松最容易引起骨折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