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8月22日> 总第854期 > 07 > 新闻内容
赖上手机性格易变坏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董 蕊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张久祥,北京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特邀心理咨询师,央视《心理访谈》、《健康之路》特邀心理专家。

  一天到晚捧着手机不撒手,半个小时没有短信、电话就会“心慌慌”,睡前、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这些被很多人唤作“手机依赖症”的表现,其实是心理学上的“成瘾”症状。

  越来越多的人正被小小的手机“赖上”。某跨国市场调查公司对11个国家8000多名受访者调查显示,3/4的人都会随身携带手机,超过1/3的人说他们离开手机无法生活,还有1/4的人认为,手机比钱包更重要。

  张久祥介绍,过分依赖手机者一旦离开了手机,也会出现焦躁、心慌等症状,严重时让人的性格变得孤僻同时使自我的价值感降低。

  青少年和职场新人

  是高危人群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手机成瘾症”也是如此,专门“赖”性格有“洼地”的人。

  “具体说就是内向、孤僻、抗挫折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低的人”,张久祥解释,上述性格的人往往更多地关注自我的体验和别人的评价,但由于社交能力不强,而手机的功能却让他们体验到“被人找”、“被人安慰”的价值感、安全感以及自我的存在感。

  青少年、职场新人,及一些社会交往面不宽的人,正是“性格洼地”集中人群,因此尤其要小心被手机“赖上”。

  重新规划生活

  让自己没时间玩手机

  制定出每周、每月的生活计划表,尽量详细,同时不要给玩手机留下任何时间。严格地执行计划,让自己加入能做的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即使是使用手机,也要用手机做自己最不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你平时最爱用手机看小说,那就用手机看体育新闻,如果你爱看体育新闻,那么你就用手机看小说

  链接:

  如何判断是否“手机成瘾症”?

  一天24个小时,除去正常的睡眠时间8小时,在剩下的16个小时之中,如果有1/3~1/2的时间你都离不开手机,或者离开手机之后就会不受控出现地心慌、焦躁乃至更加严重的症状,那么恐怕你已经“手机成瘾”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