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做急救示范。 李小然摄
活动背景:日前,健康时报联合人民日报社工会邀请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指导中心中心走进人民日报社,为报社干部职工讲授应急救护知识,从而提高应急救护技能,正确应对应急突发事件。
主讲专家:王祎坪,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主任、副主任医生,从事应急救护工作30年。
家庭急救是指在救护人员或救护车到达之前,对伤病者的初步援救和护理。早一分钟施救多一分希望。
急救知识挽救生命。以心脏骤停为例,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抢救,目前国际公认的心脏骤停后的5分钟内为抢救黄金时间,每耽误1分钟,生存几率会下降7%~10%,10分钟后死亡率90%以上。
拨打急救电话
不要急于挂断
“拨打急救电话谁不会呀?”然而,看似简单的事情不简单。王祎坪说,她发现很多人不能正确拨打急救电话。比如,一名患者家属急切切地打来电话,说患者很严重,要求救护车快点来。还没等医生问完话,“咣”的一声,电话挂断了。过了几分钟,电话又打进来,催问急救车怎么还没到啊!当医生追问患者所在地点时,患者家属才恍然大悟:“嗨,一着急竟忘说地址了!”
很多人情急之下拨打急救电话,草草说话,匆匆挂电话。这是不对的。
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明确告知的内容有:报警者的电话号码、发生意外的准确地点(要求急救车到达的具体地点和该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物)大致说一下伤病者的情况,姓名、年龄、伤病发生的原因和明显症状,挂电话前一定要问下医生,“是否可以挂断电话?”
把握心脏骤停
黄金5分钟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不再供血,大脑就缺氧。常温下,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就可能造成无法恢复的损伤甚至死亡。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及时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是,使伤病者仰卧在坚硬的硬板床或地面上,救护者双手重叠,十指相扣,用位于下方手的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部中央,(胸骨下1/2段),上身前倾,双臂垂直,用上身的力量,将伤病者的胸骨向脊椎方向按压,要求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并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频率进行胸外按压,按压30次后,对伤病者进行2次人工呼吸,然后继续进行胸外按压30次,再进行人工呼吸,如此反复5次,换人,换人时间不应超过5秒。
心肺复苏还应该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联合使用。如现场(机场等公共场所)有除颤器的,要立即使用。
如果你觉得突然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或出现心前区疼痛并放射到下颌或左前臂,而且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能不缓解,甚至有濒死感,这极可能是心脏病突发,是心脏骤停发生的前兆,这种情况非常危急,当务之急是,坐下来或立即平卧。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急救车到来救援。
烧烫伤
不要涂牙膏
很多人在不小心烧烫伤后习惯抹点牙膏,这是不正确的。
对于轻微的小面积烧烫伤,像局部红肿、发热、疼痛,要立即冷却受伤部位,用冷水冲或浸泡20~30分钟,直到受伤部位疼痛明显减轻为止,还可以在局部涂一些烧烫伤膏止痛,并防止起水泡。但切忌在患者的伤处涂抹其他东西,如食用油、白糖、酱油或者面粉,也不要贴创可贴或者膏药。
相关链接: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是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全市十六区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应急教育,以及讲授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