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7月21日> 总第845期 > 16 > 新闻内容
中年防猝死记住一二三四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王小红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
  李田昌,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远到侯耀文、高秀敏,近到年仅39岁的前凤凰网总编吴征,他们都因突发心脏病而猝死。悉数一下近年来心脏猝死的典型案例,不难发现中年精英越来越多。他们正当壮年,事业成功,而且平时看起来身体都很健康。对于这些社会中坚力量如何远离心脏猝死,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田昌给出四点建议:
  一、一半猝死有先兆
  70%的猝死,都源于心脏猝死,其中一半的猝死是有先兆的,但是先兆常常不典型。比如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乏力、出汗、胸痛、胸闷,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多人可能以为只是劳累或胃部不适等导致的,而没有重视。如果这些先兆出现之后,及时去专科医院做深入的检查和治疗的话,获救的几率是100%,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和轻视了这些先兆,最终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二、两个药盒随身带
  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的中年人,尤其是明确的心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两个药盒,一个装3~6片硝酸甘油,一个装3~6片阿司匹林。出现持续性胸痛时先含一片硝酸甘油,10分钟后,若症状不见缓解,则含服第二片,15分钟后若症状仍未消失,则含第三片,若症状仍未缓解,就可能是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发生了持续性堵塞,应马上嚼服三片阿司匹林,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三、三项检查意义大
  很多人每年都会做健康体检,但是很少有人做专门针对心血管的专科体检。人到中年,除了要完成规定项目的一般检查之外,也应该有计划地给心血管来个“年检”。
  比如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运动心电图这三项检查,就是比较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评定心功能,帮助早期发现冠心病等。当然具体需要做什么检查,还是得由医生决定。
  四、四类人群最危险
  四类人群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很大:一、家族中直系亲属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猝死的病史;二、诊断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致死性心律失常、脑血管病;三、具备多个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工作压力过大等;四、即使没有上述三条,若近期突然发生无明显原因可以解释的胸痛、胸闷、乏力、出汗、恶心、呕吐、晕倒等表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