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弟的妻子刚过花甲就去世了,儿女怕我受不了,一直没有告诉我。一个月以后,有一位朋友在电话中跟我讲了此事,我立即赶去看望。
内弟面容憔悴,萎靡不振。我劝慰他,人死不能复生,生命就是如此,面对生命之“命”,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和接受,不接受又能怎么样呢?
我还说,人到老年,一定要想开些,假若故人地下有知,也不会让你如此悲痛,你再不能悲伤折磨自己,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要放眼未来,想想孩子们还要依靠老父亲,切切不要自找烦恼。要甩掉痛苦,寻找乐趣,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
内弟听了我的话,很快振作起来,一个多月以后,我再去看望他时,他的心情好多了,身体好了,面色红润。
北京市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温方:对于亲朋好友去世,到底隐瞒不隐瞒,一定要因人而异。像这位老同志,心理承受力比较强,子女完全没有必要隐瞒。及时跟老人通报,老人还能主动帮助丧偶者尽快走出抑郁焦虑的困境。
对什么样的老人需要暂时隐瞒坏消息呢?也许有人说了,一定是那种心理素质很差的人,这仅仅说对了一半。还要加上关键的一条,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我认识一位身经百战的老首长,平日里仅与几位老战友联系。当几位老战友接连病故,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很快就去世了。
所以,对于这种看似硬汉的老人,不可以拿身经百战来衡量他的心理素质。子女和亲属要静心观察,看他对熟悉的人去世是什么态度,如果出现萎靡不振等消极反应,就要对他隐瞒坏消息。
这就像一个杯子,一直盛满热水,一旦倒掉热水,再倒冰水,杯子就炸开了。所以对于亲朋好友故去的坏消息,子女可以先找重病或出远门旅行等不便联系的理由,让老人心里添点堵,慢慢有所防备,嘀咕着可能出事了,这时再吐露真实情况,这样老人就不至于被坏消息击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