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5月19日> 总第828期 > 07 > 新闻内容
亲近自然
刘国昌/文 杨平凡/图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9日  查看次数: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撩拨得人们又欣欣然地来到大自然中。农村人在地里忙乎,城里人也没闲着,公园的员工在修整树木花草,居民区住在楼房一层的人家也纷纷劳作起来,在窗前那不大的地方翻土、下种、浇水。有的栽些花草,有的种点能结果实的蔬菜等,如扁豆、黄瓜什么的,忙得不亦乐乎。
  花草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结果的植物,能让人尝尝鲜儿。人们热衷于此,而是对大自然的一往深情使然。尽管现在人们都住进了楼房,但大家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一点也没有泯灭,相反随着时日的推移,这种情感倒是愈加浓烈了。
  不是吗?时下不少人家都喜欢在居室里摆放些花草,不少人喜欢在河边漫步,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爬山。他们寄情于山水花草,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身心得以放松、精神得以滋养,尽情享受着“天人合一”的愉悦和欢欣。
  这是人的一种天性,然曾几何时这种天性被视为“闲情逸致”大加鞑伐,搞得人们有点怠慢了这美好的大自然。但“人间正道是沧桑”,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没有断、也不可能断。
  人怎么能离开大自然呢?大自然不仅给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还能给人益体强身的有益营养。时下不少人的身体很好、且能长寿,其中大自然的功劳也不少。
  去年笔者到台湾走访时曾到钱穆先生的故居参观,从中得知这位在国学领域里孜孜以求、艰辛跋涉的大师,在95岁的时候离开人世。
  何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大自然的熏陶和滋养。据他的学生说,先生很爱山水,尤其喜欢流水,因为流水活泼,水声悦耳,可以清思虑,除烦恼,怡情养性。他的太太也曾回忆道:他喜欢接近大自然,喜欢看海上落日和夜景,或到乡村漫游。他对于一年四季阴晴冷暖的变化,都觉得意味无穷。钱穆先生的这一“雅好”,使他身健体康,且获长寿。
  大自然于人的思绪调整也大有功效,笔者曾接触过不少在职场上忙碌、奔波的人士,他们不仅身累,心更累。然而有些人却善于“偷得半日闲”,投身于大自然之中,且把这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他们或赴郊外游览,或到公园里漫步,看看蓝天白云,听听啾啾鸟鸣,欣赏路边花草,有时索性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地发发呆。如此这番下来,劳累、烦躁一扫而光。大自然就是有如此的魔力,它能让人们心花怒放、精神焕发。
  大自然给人的益处多多,但这些益处远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有些人整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很少到室外活动;早晨的风光是美好的,可有些人却躲在被窝里昏然大睡(上夜班者除外);公园的景色是多彩的,可有些人却很少涉足其间;还有的年轻人整日与电脑为伴,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把自己的身体和时光都留给了冷冰冰的电器,冷冰冰的水泥和钢筋围成的房子,而与大自然绝缘。如此之为,愧对了大自然,也愧对了自己的生活。
  所以,不要给自己那么多的借口,清除掉那些糊涂的误区,以只争朝夕的态度投身到大自然当中来吧!倘若旷日持久,一旦重病缠身,或暮年老矣,即使想去恐怕也来不及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