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核医学议健新高地 > 核海撷华 > 正文

DTC术后患者推迟131I治疗影响疗效吗?

2021-03-30 18:07:1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文献来源】

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团队于2018年发表于Clin Endocrinol(oxf)杂志上的文章《Delayed Initial Radioiodine Therapy Related to Incomplete Response in Low- to Intermediate-Risk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延迟131I治疗与治疗反应不佳相关)。

【研究亮点】

DTC患者术后开始131I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及术后开始131I治疗的早晚是否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尚无明确结论。相较于既往的研究仅以OS作为预后评价指标,本研究首次采用可兼顾死亡风险及复发风险预测的ATA治疗反应评估体系来更加客观的评估中低危DTC患者的预后,并发现相较于尽早行131I治疗,延迟治疗者(晚于术后3个月)IR风险将增高3.771倍。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患者术后初次131I治疗的开始时间是否会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估中低危DTC患者术后初次131I治疗开始时间对其治疗反应的影响。

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DTC术后患者,排除高危复发危险分层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阳性患者,共有235例中低危患者符合入排要求,中位随访时间为780天。依据患者手术与初次131I治疗的间隔时间(Interval time, IT),将患者分为组1(IT< 3个月,n=187)与组2(IT≥3个月,n=48)。患者对131I治疗的治疗反应按照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提出的治疗反应分级,分为疗效满意(excellentresponse, ER),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response, IDR),血清学治疗反应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response, BIR),结构性治疗反应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response, SIR)。比较两组间患者对初次131I治疗反应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探索患者初次131I治疗反应不佳(incomplete response, IR=BIR+SIR)的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在除外年龄、性别、组织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131I治疗剂量、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 sTg)水平及随访时间的影响后,两组患者对初次131I治疗的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2较组1中的患者有较高的IR率(18.8% vs 4.3%, P=0.001)及较低的ER率(62.5% vs 78.1%, P=0.027)。单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sTg及IT(<3个月/≥3个月)是IR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T(<3个月/≥3个月)是预测IR的独立危险因素(HR:3.771, 95%CI:1.407-10.107, P=0.008)。

研究结论:中低危DTC术后患者延迟131I治疗(晚于术后3个月)与131I治疗反应不佳相关。

\
表1两组患者131I治疗反应的比较

\
图1治疗反应不佳的单因素分析

【专家述评】

规范、精准及获益最大化是DTC术后治疗及随访管理应遵循的重要理念。对于DTC术后评估为ATA高危的患者,因其处于疾病持续状态,并基于131I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及死亡风险的明确循证依据,故患者多能在术后早期及时地接受恰当的131I治疗。而对于术后评估为ATA低中危的患者,初始131I治疗的启动时机尚存争议。结合血清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治疗反应评估体系可连续动态、实时、精准地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及预后转归,从而指导治疗决策及随访管理。本临床研究设计严谨,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了延迟的131I初始治疗(≥3个月)与治疗反应不佳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还就治疗前评估的患者部分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亚组分析,以期筛选出能够预测初始131I治疗反应不佳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为确定ATA低中危的DTC患者在术后接受初始131I治疗的最佳时机提供了依据,而且引入治疗反应评估体系更能实时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克服了仅用总生存期评估患者预后的局限性。本研究纳入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780天,治疗反应评估时间节点为末次随访时,如能将在初始131I治疗后动态时间点(如每间隔半年)的治疗反应评估结果均进行对比分析,可更全面地了解不同131I启动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另外,随着样本量的扩充及随访时间的延长,比较两组的无病生存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

李慧,第一作者

医学博士,现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于2018年7-10月在Vienna General Hospital 访问学习。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发表SCI论文3篇(累计IF16.55),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持完成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一项,参与国自然基金课题两项。荣获2018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作为秘书参与编写《CSCO持续/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18、2019及英文版。联系方式:huilee1990@163.com。

\

林岩松,通讯作者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家委员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科普分会甲状腺科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医促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核医学分会常委治疗组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常务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分化型甲状腺癌及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包括分子病理及分子影像)及综合治疗。作为主编完成《复发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共识》,做为编写组长撰写《持续/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18、2019及英文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联系方式:linyansong1968@163.com。

\

王任飞,点评专家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通讯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碘抵抗机制探讨及综合治疗策略优化。先后作为执笔专家参与了《持续/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18版、2019版及英文版)、《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管理共识》(2019版)、《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专家共识》(2019版)等的编写工作。曾以第三完成人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持及以第一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联系方式:roslyn_en@163.com。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cen.13551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