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王大龙,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张晓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武雅学,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上学陪读,工作陪住,连相亲都陪审。
当下许多80、90后正遭受父母“三陪”,父母以为是对孩子的照顾,不过在专家眼里,这是对子女的一种“亲情恐怖袭击”。
上学陪读:
不如异地守望
别以为父母陪上辅导班、陪考试只发生在低年级,如今研究生入学考点外也有不少家长在等候,就连博士生考试都有家长专程从外地赶来陪考,父母陪读已日益“高龄化”。
说起这种现象,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非常不理解。“家长陪读本身就是压抑孩子个性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子女自信心的建立,还给子女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家长有家庭教育的意识是好事,但是大多数家长沉迷于网络和畅销书上的“教育孩子XX招”这种碎片化的家教技巧,往往会在某一方面用力过猛,给孩子增加压力。
“提升整体的家教观念,多跟孩子沟通,才是帮助孩子的有效途径。”王大龙建议,家长给成年子女陪读,不如异地守望,思想的交流更加容易贴近对方的心灵。比如写写书信,就是极好的亲子交流方式,父母的爱藏在文字背后更能让子女体会。
工作陪住:
不如转移关注
许多父母不仅陪子女应聘工作,甚至跑到子女单位附近租房子,不少外地父母甚至卖掉老家房子来到陌生的城市,就是怕孩子在外生活不好。
“父母完全占据子女生活,对子女来说是一场灾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晓平表示,父母对子女能力不信任,或退休后害怕孤独,才想要努力包办子女生活的一切,这很容易引起子女自卑和反感。
“孩子要精神断奶,父母得先独立。”张晓平给这类父母支了几招,比如适当把焦点从孩子身上移开,重新回到浪漫的二人世界,或平时多参加社交活动,充实退休生活。
相亲陪审:
不如理性把关
相亲带着妈,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两个年轻人见面,一方带着家长,估计气氛会很尴尬吧。
“这种情况往往不容易成,”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武雅学聊起这个话题说,女方单独带着家长看男方,男方会觉得不自在;而男方家长陪着来看女方,又会让女方认为男方不成熟。
在武雅学看来,子女感性选择,父母理性把关是比较理想的方式。相亲陪“审”未尝不可,但要把握时机。在征得子女同意后,双方父母同时出现或者不出现,会让对方感觉到平等和尊重。要是能在子女双方接触一段时间后父母再介入,也许子女的相亲表现能更自然,一段姻缘也更容易成功。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