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 张大伟
不少爸妈觉得,当众教训孩子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情况下, 其实,人前教子一定要区分情况,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这样做,尤其是当家长犯了以下3种误区时,很容易给孩子带去伤害。
家长想借外力“压迫”孩子 有些家长可能是“故意”当众教训孩子的, 因为他们会觉得,在家里对孩子说的话,他们不认真听、不当回事儿、不改正。 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大庭广众教训你,让大家都对孩子“指指点点”甚至是一起批评。 借助公众的眼光让孩子产生羞耻感,从而不敢反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借力。
危害:这样的“人前教子”,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对权威的强烈反抗意识,孩子特别容易变得叛逆,固执,对父母充满怨恨,亲子间的关系很难修复。
父母情绪上头没控制好 有的家长在气头上,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家里,有火就发,毫无顾忌。 比如接孩子放学,走在路上和孩子起了争执,父母直接开始训斥,脑子里没有留下理智去考虑自己在公共场合说自己的事儿合不合适。
危害: 大人的怒火是发泄了,但是,孩子的无助、难过、羞耻是难以言喻的,给他们带去的心灵伤害特别大。 一方面可能有的孩子内心对父母有深刻的“畏惧感”,一方面有的孩子可能会学习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去霸凌更为弱势的同学。
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 有时候孩子在众人面前犯了错,父母会感到异常羞愧,觉得周围人的眼光都在指责自己,于是下意识的转嫁这种羞愧感,把孩子拉过来直接训斥,一点也没有考虑孩子的自尊。
危害: 这会让孩子心理上有好长一阵过不去,如果钻了牛角尖,容易走不出来,甚至变得害怕面对人群的注目,在人群中没有安全感,对父母的信任感也会受到影响。
建议, 教育孩子,最重要是给“向上”的能量。
人前教子,并非不可以,比如说孩子在外面破坏了别人的/公众的物品,或者对他人造成了影响/伤害。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带孩子一走了之,而是应该要当时就当面向对方道歉,让孩子勇敢承认错误,以及承担相应的赔偿,等到回家后则可以再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如果是与这种场景关联性不高的事情,比如说孩子在学校淘气了,孩子作业没完成了,孩子考试没考好。那就 关起门来自己教育,帮助孩子变得更好。
如果孩子真的在学习上有困难,我们就给孩子提升注意力和读写能力、学习能力,帮他们提升成绩; 如果孩子在在生活上太过调皮多动,我们可以给孩子将道理树立规矩、也可以做一些行为矫正训练。 这绝对比在他人面前嘲笑孩子、批评打骂孩子更有意义,更能让孩子得到向上的、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