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有助缓解干燥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曾红文
秋燥引发的常见问题有鼻炎、感冒、咽喉炎、皮肤干燥、便秘等,可以通过按揉穴位来缓解。
鼻炎:揉迎香穴、鼻通穴 迎香穴与鼻通穴常被用来治疗各类鼻炎、感冒等问题,前者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后者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常按这两个穴位可缓解或预防打喷嚏、流涕等不适,尤其通鼻效果相当明显。
咽喉炎:揉合谷穴、照海穴 合谷穴、照海穴都是主治咽喉的穴位。合谷穴是双手虎口位置,可缓解咽喉肿痛。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同时可交替按揉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可提升增液润喉的效果。
皮肤干燥:揉外关穴、曲池穴 针对皮肤干燥的保健穴位虽然较少,但干痒的皮肤病多乃风邪引起,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常按摩手部的外关穴、曲池穴或足部的足三里等位置,使经络气血通畅,风邪自灭,能大大改善皮肤的干痒问题。
便秘:揉天枢穴、太溪穴 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为表里,肺有余热可影响大肠,肠内有热耗损津液,便易导致大便干结、便秘等。天枢穴对治疗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便秘者可通便,腹泻者可止泻。太溪穴对减轻肠道功能失常也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