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27日> 总第1629期 > 07 > 新闻内容
走出精神障碍复发的怪圈
健康时报记者 李 宁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7日  查看次数:  
  走出精神障碍复发的怪圈
  健康时报记者 李 宁
  受访专家:耿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康复科医师;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康复训练治疗,针对患者做个体化的精准康复治疗
  精神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叫“旋转门”,“旋转门”的门外属于社会,门里属于医院,患者在外边生了病,到医院治疗,康复后就回家了,但是,在家里如果没有规律生活的话,天天待着不与外界接触,过几个月很容易又发作,就需要再送到医院。
  “就这样家里医院来回转,有些患者总也不能彻底走出那个梦魇般的旋转门”,北大六院精神康复科医师耿彤解释,这是因为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受疾病的影响,不会打电话,更不会用智能手机,丧失了社会功能,这样的患者将来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就会因为不具备进入社会的相关能力而受挫,他们的抗压能力差,疾病易反复发作。
  而且,还有些患者本身较敏感多疑、慢热,易成为大家排斥的对象。如果不加以矫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边缘人,他们回归社会的难度就会变得更大。
  越不能融入团体,越难去融入团体,形成恶性循环。
  而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建议精神障碍患者应进行康复训练,既学习对疾病的认识、对自我的管理,也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小事情开始训练,逐步学会一些回归社会的基本技能。
  比如“怎么去邀请别人?”“被拒绝了怎么办?”“如何用手机?”
  这个过程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需要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康复手段进行训练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