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或成失能老人照护突破口
健康时报记者 董 蕊
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人2.5亿,占总人口的18%,其中4000万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在中国已试点实践了三年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能成为解决失能老人照护的突破口!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是为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2016年6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指导意见,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
2019年6月27日,在“长护险制度”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长护险可以释放家庭劳动力,形成产业链,帮助经济结构随着老龄化进程完成适时的调整。”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曾带头打造长护险试点郑州模式,他认为长护险应被定义为社会保险框架下的独立险种,交由医保部门运营管理,资金方面应由财政、单位合理分担,明确个人缴费责任。在初期筹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长护险制度应与社会养老衔接,推动长护险与家庭赡养、社会福利等相衔接,发挥社会保险适度普惠的作用。
截至2018年11月,全国长护险制度试点的15个城市中,13个城市有泰康等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还有数十个积极开展的非试点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商业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项目35个,覆盖的人数4647万,长护基金规模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