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5月10日> 总第1599期 > 05 > 新闻内容
他们是食品试吃员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0日  查看次数:  
吃得苦
每个月定期考“舌头”
对于“试吃员”来说,舌头就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工具,想让舌头更加敏感,就需要不停地尝试,记住各种味道之间的区别,对味道“刁”起来。
马淑刚从事这个职业时,由于对产品的特性不太了解,同事明知道是坏果子还经常“蒙骗”她吃。“目的就是为了让我记住这个味道,这样在下次监测时,就能够清楚地记住这个坏果子的味道,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外人看来好玩、有趣、好吃的背后,需要吃很多“苦头”。
首先,要成为一名感官检验员,需要通过严格的筛选,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试吃员”。感官检测岗位,很多企业要求必须是食品类专业,且有食品检验证书。马淑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她的同事们,大学所学专业几乎都和工作内容沾边,比如化学、生物、食品工程。
    他们不仅精通感官测试,大多数人还掌握了食品的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的流程及方法。
入职后除了岗前培训,还会不定期进行评价、内部考核、资质考核,不仅有实践上的试吃检测,还有理论上的试卷考试。
考舌头,一般会通过三关考试才能确定是否合格,每一关都要通过至少240个样品的考验。以甜味为例,苏玉芳介绍说,每一关除了去识别甜味,还要对9个不同甜味的样品进行甜味区别,区别能力一般需要达到1‰的能力精度,保证每件出厂产品的口味上乘。只有通过层层考核,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试吃员正式上岗。
上岗后也并非一劳永逸,还会定期考“舌头”,保证试吃员在近期内做出的判断是准确的。比如通过对不同气味的容器识别,检测嗅觉的灵敏度。“我们味觉灵敏度都要高于普通人。”长期保持这样的训练,让舌头吃够了“苦头”,才能使她们的嘴巴变得很“刁”,食品之间“差之毫厘”的区别才容易发现。
除了日积月累的经验,“试吃员”在自己的平常饮食上也要颇为注意。为了保持敏锐的味觉,马淑从业以来,不抽烟、不喝酒、不化妆、不用香水、不熬夜晚睡,平时不吃重口味食品。因为抽烟喝酒、化妆、作息不规律、喜欢晚睡、用香水等都会影响到嗅觉、味觉。 
吃得开
国外试吃员已是一种流行职业
“试吃员”这个职业虽然我们听着新鲜,其实,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职业了,在欧美国家被称为“food taster”。
    国外一些知名巧克力品牌都拥有专门的巧克力品鉴师的队伍,甚至还有一些宠物食品厂和大型连锁超市,都会专门雇佣测试人员来试吃宠物食品,以确保品质。
“国外试吃职业起步比较早,普及度更广,整体认知度较高,”周兰介绍,而且他们的检测设备要比国内更先进,电子舌、质构仪、电子鼻等很多的设备可对产品气味进行分析。
目前在国内,“试吃品鉴”这个行业还属于新兴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乳品评鉴师、品酒师有国家职业规范,但其他试吃细分工作,如餐品试吃员、甜品试吃员、方便面试吃员、坚果试吃员,龙虾试吃员等,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比如人员配比、专业水平、职业操守、检测标准等职业规范目前都还是空白。
另外,在从业人员规模上,“不知道全国究竟有多少食品公司设有试吃员这样的岗位,但是据我了解,不会太多。”马淑介绍,她所在的企业,2012年才将产品感官检测实验室从产品检测部门独立出来的,整个部门现在一共20人。
吃得安全、吃得好,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事。
在庞大的食品消费市场面前,在我们对食品安全和口感如此关注的前提下,作为食品企业,如果在其内部设立食品安全和口感把关岗位——“试吃员”,这样既是一家品质食品企业的标志和实力,也体现了食品行业的水准。
周兰也希望未来有更多食品相关企业、乃至政府机构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岗位,同时国家可以提供一些科学的精密的仪器设备、技术支持,这样对整个行业的食品安全都是填补和促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