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3月19日> 总第1586期 > 19 > 新闻内容
罕见病救治 别忽视心理干预
健康时报记者 孙宝光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9日  查看次数:  

  自己一个单独办公室,远离其他同事,回家常引来邻居敲楼板抗议,45岁的老曾饱受身上散发出的可以辐射几十米的怪味困扰。“起初,按狐臭、脚臭去医院看过,医生说不是狐臭的症状。”直到30多岁时,了解到一种俗称“鱼臭病”的罕见病,老曾觉得和自己的症状很相似。然而受限于目前检测手段,老曾只能根据症状怀疑自己患上了这种罕见病,治疗更无从谈起。

  “这个病不致命,不疼不痒,就是心理压力太大。”老曾说,这个病发病以青少年为主,很多十几岁的小孩,因为这个病被同学排挤、辍学,甚至有人选择跳楼自杀。“心理疏导对患者太重要了,至少能坚持到找到治疗办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七色堇罕见病联盟心理咨询团队负责人陆紫娟介绍,遇到罕见病,人们往往会经历“否定—接受—应对”的心理应激过程,只有在心里接受了自己患病的事实,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工作和生活。作为志愿者,他们会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不同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接受疾病和对身体、生活造成的影响。

  陆紫娟提醒,对家属的心理干预也不可忽视。一方面,很多罕见病和遗传有关,很多父母会内疚和自责;另一方面,家属既承担着照顾患者的压力和责任,又会因看到患者身体每况愈下而痛苦。“中国人有怕给别人添麻烦的心态,很多家庭一旦发现孩子、亲人患上罕见病,就主动与社会绝缘。罕见病患者和家属不要过得太孤单”,陆紫娟建议,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其他的罕见病病友、照料者寻求帮助,学会有效地和医生沟通,并且要注意抑郁的征兆,在发现自己情绪差劲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