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0日上午,216家医药上市公司中已有157家预告了2018年全年业绩。其中业绩为盈利状态的90家,业绩亏损的67家。人福医药、千山药机、上海莱士、信邦制药、中珠医疗亏损金额均超过10亿元。
中国医药联盟某医药营销专家认为,这和近年医药市场的“内忧外困”有一定的关系。内忧主要是中国医药市场正在进行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在总体上将进一步提升行业水平,也会导致许多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外患,主要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人福医药 海外并购市场“踩雷”
人福医药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称亏损额度达25亿~30亿元。2017年,其净利润达20.69亿元。这是人福医药上市21年以来首次陷入亏损的局面。
人福医药核心的医药板块业务包括麻醉药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生育调节用药等产品管线。
根据人福药业公告,2018年亏损主要原因是在美国收购的境外资产。
2016年5月底,人福医药以5.5亿美元的对价收购美国EpicPharma100%股权。其主要产品熊去氧胆酸胶囊在美国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此外,Epic还有30多个处于不同阶段的研发项目,其中羟考酮缓释片属于专利药,在美国大概有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然而以上投资点都未给人福医药带来盈利。
根据公告信息显示,熊去氧胆酸胶囊价格大幅下降,至2018年底平均降幅约80%。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将管制类药品滥用列入国家安全紧急状态,FDA对该类药品审批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导致原本计划于2018年上市的羟考酮缓释片未能如期获批。
千山药机 或将被暂停上市
千山药机公布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9.27亿~19.32亿元,同比下滑496.26%至494.71%。
千山药机是一家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起家产品是大输液生产线。上市第二年,千山药机便开始战略转型,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紧跟“基因检测”、“智能可穿戴”、“大健康”等热门概念。
在上述热门概念的推动下,千山药机股价在2015年6月30日涨至最高点76.12元/股。然而,如今盈利能力堪忧,截止2019年2月26日,其股价已跌至4.03元/股。根据公告信息,2018年一整年,千山药机收到了29次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还表示,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18年度亏损19.27亿~19.32亿元,公司存在审计后2018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负的风险。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
上海莱士 公司炒股亏损
上海莱士公告称,预计2018年净亏损12.7882亿~15.2957亿元,去年同期利润为8.37亿元。
上海莱士专业从事血液制品,疫苗、诊断试剂及检测器具生产和销售并提供检测服务。
曾经的“股神”上海莱士,到2018年末,市值仅有398.47亿元,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近60%。此次上海莱士估价跌停与该公司炒股亏损,净利润减值严重有一定的关系。
2018年2月,上海莱士被曝炒股巨亏9亿的消息刷爆网络,随即宣布停牌。上海莱士也称,公司净利润亏损是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公司证券投资产生较大损失所致。
信邦制药 产品受中美贸易影响商誉减值
信邦制药公布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2.3亿~13.5亿,同比下滑522.69%至485.12%。
信邦制药主要从事植物类中成药。目前主要产品集中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两大类。
此前,2018年三季报时,信邦制药披露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2亿元至3.83亿元。但2019年1月31日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2018年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3亿元至亏损13.5亿元,与之前预计净利相差约16亿元。
对此,信邦制药给出了两大修正理由,一是中肽生化存在商誉减值迹象,其原因为中肽生化多肽及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美国,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肽生化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其二,公司因流通板块业务受“两票制”实施及医院控费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速未达预期。 中珠医疗 收购受挫影响商誉
中珠医疗公布2018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亿~16亿元,同比下滑1044.82%至749.57%。
中珠医疗是业界内热衷“跨界”的企业之一,而收购、跨界正是中珠医疗2018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根据企业公告,中珠医疗业务中,军队和武警肿瘤治疗合作中心板块由于受到军队政策改革影响,到2018年初该部分全部终止经营,收入大幅减少;房地产板块受到国家房产调控政策持续深度调整影响;受到收购项目业绩下滑影响,溢价收购时形成的商誉账面价值约12.6亿元出现大幅减值迹象。
北京马曼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曼然认为,这五家上市公司亏损,很大原因是整个A股市场进行商誉减值的影响,不只属于医药行业问题,更多是整个A股市场的阶段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