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3月05日> 总第1582期 > 06 > 新闻内容
胃肠道是长不大的“孩子”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石 卉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5日  查看次数:  

  我们的胃肠道不是一组普通的脏器,他们有着自己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记忆,就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胃肠道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神经系统,又称为“肠脑”,管辖着胃肠道的吸收,分泌和运动功能,这套神经系统不受大脑自主意识的支配。比如,我们想在特定的时间内去解大便,以期清空肠道,如果胃肠道不答应,那么我们是做不到的,想必便秘的患者对此最有体会。

  虽然不受大脑的主观意识的支配,但是胃肠道神经系统却会受到我们情绪和睡眠的影响。古人对此早有描述,诸如心宽体胖,为伊消得人憔悴等等。

  当工作压力大,失眠、焦虑、紧张、妊娠、更年期等因素出现的时候,胃肠功能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包括咽喉部异物感、烧心、胸闷、腹胀、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肛周疼痛、排便不尽感等等,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多种医疗仪器检查,并不能查出器质性的病变。这种疾病,在医学上称之为功能性胃肠病,又叫作肠脑互动异常。

  这种疾病好发于两类人群:1.学龄期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导致消化道症状;2.40~50岁的女性,由于更年期的影响,容易罹患该病。

  胃肠道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遗传背景。有的人胃口特好,吃嘛嘛香,生冷不忌,其胃肠道好比“黑旋风李逵”,横竖不怕。有的人吃啥都觉得不消化,吃凉的、辣的,还会拉肚子,其胃肠道好比娇滴滴的“林黛玉”,多愁善感。

  后天因素也可以使胃肠道变得脾气坏,比如严重的胃肠炎,痢疾,霍乱病史,长期饮食不当(常吃生冷、油炸、热辣的食物,进食不规律,酗酒),职业因素(司机),不良作息习惯(熬夜)等等。

  大多数人通过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消化道症状可以自行地缓解。但也有不少患者因为症状反复,查不出病因,得不到有效治疗,加重心理负担,继而使焦虑情绪加重胃肠道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该病的治疗,好比教育孩子,既要有耐心,也要有技巧。

  对于胃肠道这个“孩子”,有耐心,是指出现症状的时候,要科学认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发火”,否则“孩子”的情绪更大,难受的是“家长”。

  有技巧,则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少饮酒,勿熬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就像是给“孩子”买玩具,得哄他高兴。如果“孩子”管控不住,就需要请医生帮忙了,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