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张照芳
不少糖尿病患者“小腿抽筋”,尤其夜间多见,而且之后越发频繁,且伴有疼痛、麻木等不适。其实,此时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病引起了下肢血管并发症了。
糖友易出现腿部抽筋,是因为糖友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血供不足,不仅无法给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养供应,还可能造成肌肉代谢废物的聚积,刺激肌肉引起痉挛收缩,因此,表现为腿部抽筋。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在走路时感觉腿部麻木无力、疼痛而无法坚持,需要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等症状缓解后才可继续行走;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会再度出现。下肢血管的狭窄和闭塞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尤其冬季气温下降,血管收缩,下肢供血会更差,更易发病。
建议糖友要定期到医院筛查“感觉阈值”(10g尼龙丝触觉、凉温觉、针刺疼痛觉、踝反射、震动阈值测定),确定患者有无神经病变(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做个四肢多普勒超声检查,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判断患者有无血管病变。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跛行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排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才能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