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累了贴个发热眼贴,走路走多了贴个排毒足贴,肚子受凉了贴个暖宫贴……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贴”越来越多,但其功效多有夸张之嫌。
发热眼贴——
类似于毛巾热敷
发热眼贴利用热的物理刺激来松弛眼部肌肉,起到放松的效果。当人在敷眼贴时闭目休息,可以起到缓解视疲劳的效果,同时热则促进血运,对去黑眼圈也有一定作用。
但是,总的来说作用有限,去疲劳可以,其他宣传效果如彻底去黑眼圈、改善视力等基本是没什么效果的。
暖宫贴——
和热水袋效果差不多
暖宫贴的作用与传统用热水袋放在小腹部上的效果差不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暖宫贴也只能起辅助作用,仅能起到局部改善的作用。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证明眼贴、暖宫贴治病有效。如果真的感觉不适感十分明显,或者出现了疾病症状就应该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从内而外调理,不能仅仅指望用发热眼贴、暖宫贴等来改善。
足贴——
排毒祛湿言过其实
“脚底贴一贴,就能排毒祛湿,还能治疗风湿腿痛、肩颈痛、失眠等。”声称能保健治病的足贴受到热捧。其实,足贴变黑与它的主要成分有关。足贴内一般含有竹醋、竹炭、桔梗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成分,被水浸湿氧化后自然会变色。当足贴敷在足底后,被足底的汗液浸湿,氧化变色,也就成为了大家所说的“湿气被吸出来”的现象。但足贴并不能“吸湿”,湿气并不是汗水,是不会通过某一部位直接排出的。
足贴其实属于中医的穴位敷贴法,是指在一定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含有药物成分的足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涌泉穴,起到祛除人体内湿气的作用,但这种功效与它是否变色无关。祛湿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遏制湿气的产生及侵入,如注意饮食起居,加强身体锻炼等。
如果想养生调理,可以采用足浴或艾灸等方法。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汗蒸出汗、少吃肥甘厚腻之物、适量运动及用热水泡脚等。如果症状一直不缓解,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此外,各种“贴”也是有适应证的,若在使用过程中引起过敏,皮肤有发红发痒,甚至疼痛等异常现象,应该马上取下来。其次,贴在皮肤上的时间不能太长,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和皮肤热度敏感低的人群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避免烫伤。
杨妙霞摄